从“囚徒困境”现象谈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

从“囚徒困境”现象谈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

ID:22450847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9

从“囚徒困境”现象谈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_第1页
从“囚徒困境”现象谈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_第2页
从“囚徒困境”现象谈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_第3页
从“囚徒困境”现象谈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_第4页
从“囚徒困境”现象谈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囚徒困境”现象谈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囚徒困境”现象谈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和两权分离现象的普遍化,能否对资源使用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监控,成为所有权与经营权关系能否得以协调的关键。而会计则在其中扮演着监控者的角色,从而使得会计的诚信义务具有了社会属性。会计诚信的缺失,对所有者和经营者都是一种致命的伤害。因此,如何重建会计行业的诚信是会计界面临的既紧迫又长期的任务。本文试从“囚徒困境”的视角,对会计诚信缺失的现象、原因及治理措施等,谈一些认识。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囚徒困境”会计诚信缺失治理  一、会计中的“囚徒困境”现象  (一)博

2、弈论中的“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非零和博弈的经典对局,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在经济学、政治学和道德哲学中得到广泛讨论和运用。经典的囚徒困境如下: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两人入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两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即“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若两人都保持沉默(即互相”合作”),则两人同样判监半年;若两人都互相检举(即互相“背叛”),则两人同样判监2年。从囚徒困境现象中可以看出:一种制度安排要发生效力,必须是一

3、种纳什均衡。否则,这种制度安排便不成立。用博弈论来研究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问题,就是试图找到这种均衡,这是其他理论所不能比拟的。  (二)会计中的“囚徒困境”现象  会计中的“囚徒困境”现象分别存在于会计个体和会计人员之中。会计个体中的“囚徒困境”是指在不同的会计个体之间,存在三种选择:①一个会计个体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则该会计个体可能获得好处;②两个会计个体都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则可能都受到严厉的处罚;③两个会计个体都选择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则什么益处都没有。由于信息不对称,结果都选择了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会计人员中的“囚徒困境”是指在同一会计个体中,

4、不同会计人员也面临着三种选择:①一个会计人员执行领导授意做假账,另一个不执行领导授意,则执行领导意图的会计人员可能获得好处;②两个都拒绝领导授意,则可能面临一起受到不公正待遇;③两个都执行领导授意,共同做假账,大家都得不到好处。为了生存,会计人员在现实中表现为执行领导授意而做假账,结果是制造虚假信息者获得好处的机会大,导致会计信息制造者竞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三)会计诚信中常见的博弈  会计是维系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契约关系的基础,由于利益驱动,会计作为契约关系中的经纪人陷入了博弈论所描述的“囚徒困境”,最终选择做假账,导致会计诚信缺失。  1.会计

5、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博弈  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主要是企业,主要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博弈表现为:一是企业与投资者的博弈。企业的投资者可分为国有股东、法人股东和小股东等。国有股东由国有股东代表代为行使权利,不能像对待自己的权利那样履行权利,且对其是否真正履行了权利,存在监督的真空。法人股东所关心的是所持有的股权何时能够“套现”,小股东们只关心股票收益的结果而不是过程,很少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没有对真实会计信息的需求。二是企业与债权人的博弈。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博弈,主要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博弈。尽管银行已经成

6、为商业银行,但其产权主体的缺位,使得其运作还不能完全的商业化,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银行对真实的会计信息也并不需要。三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中央政府以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重任,由于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要求企业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而地方政府或一些部门虽然担负着发展本地区或本部门经济的重任,但地方政府有时往往也会考虑个人的政绩与升迁的关系,在有的情况下往往需要的却是不真实的会计信息。  2.企业与企业之?g的博弈  企业不守信可能获得短期的利益,但如果要想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则一定要恪守诚信。可是为什么目前部分上市公司却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失信呢?其根源是在经

7、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及公司治理机制还不健全,对管理者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激励,公司失信所付出的代价远远不足以约束失信的利益驱动。因此,部分上市公司只求短期的博弈均衡,追逐短期利益,却无视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  3.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  对于企业而言,加大对企业做假账的惩罚,则企业做假账的概率将降低;反之,则企业做假的概率会加大。对监管部门而言,加大对企业做假的惩罚力度,将使监管部门监督的概率降低,从而不对企业进行监督的概率增大,因为此时监管部门可能会偷懒或搭便车。企业做假账时所得到的收益越大,监管部门进行监督的概率越大,因为此时企业做假的动机和机

8、会都很大,做假水平也可能更高,因此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也更重大。  二、会计“囚徒困境”现象的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