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的关系

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的关系

ID:22462357

大小:3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9

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的关系_第1页
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的关系_第2页
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的关系_第3页
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的关系_第4页
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的关系  摘要为了解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现状,本研究主要探讨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考试焦虑量表》对某中学159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1)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考试焦虑之间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3)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对考试焦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考试焦虑  1引言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大,考试成为

2、社会选拔优秀人才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对于高中生。面对各种不同种类的考试,有的学生可以自如地应对甚至超长发挥,而有的学生却可能会因为考试时的焦虑不安而发挥失常,甚至出现身体不适导致不能参加考试。适度的考试焦虑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有益的,但是过度的考试焦虑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而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不成熟的时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也逐渐增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概念、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等方面,客观因素是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界因素。而学业自

3、我效能感作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考试焦虑的因素之一,许多学生之所以会有考试焦虑,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学业没有足够的信心。同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来自家长、老师和同学各方面的帮助,即社会支持也是影响考试焦虑的客观因素之一,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有效地缓解高中生的考试焦虑,以及增进个体的身心健康。  1.1文献综述  1.1.1学业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最初是由班杜拉提出的,它是指个体对自身完成既定行为目标所需的行动过程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是人们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自信程度,而不是技能本身。学业自我效能感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是自我效能理论在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指学习者对

4、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学业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影响是多维的,它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的坚持性、面对挑战性任务的态度,而且影响学生从事某项学习任务时所体验的紧张和焦虑程度,因而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国内外多个学者研究发现,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Schunk(1991)研究发现有考试焦虑的学生通常有较低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反之亦然。因为有考试焦虑的学生通常会感到无法影响考试情境和无助,所以他们认为在考试上的任何努力都是没用的,当考试中出现焦虑障碍时,如果努力是无效的,他

5、们将会放弃努力。而有较高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可以较好地处理这些障碍,他们更倾向于在考试中付出努力,尝试各种方法克服这些困难,因而产生考试焦虑的程度更低。  1.1.2社会支持  肖水源把社会支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客观的、实际的或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二是主观的、能体验到的支持,主要指个体在社会中被理解、被支持与被尊重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三是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情况,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有些人虽然可以获得支持,却拒绝了别人的帮助。  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开始于六十年代后期,学者们积极探索社会支持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良好的社

6、会支持能有效地缓解个体的心理压力,维护和增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研究者提出了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模型、缓冲器模型和动态模型。主效应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其效应独立于压力,不管压力如何,社会支持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都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缓冲效应模型认为,社会支持是通过消除压力,对个体的身心健康起作用的,它可以缓冲压力事件对个体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从而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动态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和压力同时作为自变量,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起作用,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这种关系还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1.1.3考试焦

7、虑  考试焦虑是一个复杂的情绪反应问题,目前心理学界对其没有统一的定义:Sarason(1990)从考试焦虑发生的角度,提出考试焦虑是学生在评价情境中,易于产生或唤醒威胁性知觉的自我效能感、自我贬低的认知、预期失败的归因及更强烈的情绪反应。田宝(2001)提出考试焦虑是个体由考试所引起的焦虑,是学生面对考试情境所产生的担忧、自我占据、自我集中等认知反应和生理唤醒、典型行为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反应。王才康(2001)采用TAS考察大学生的焦虑状况,发现我国大学生中考试焦虑水平较高的人数约占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