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小学语文第12册教案(人教版new)

精编小学语文第12册教案(人教版new)

ID:22463621

大小:525.0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8-10-29

精编小学语文第12册教案(人教版new)_第1页
精编小学语文第12册教案(人教版new)_第2页
精编小学语文第12册教案(人教版new)_第3页
精编小学语文第12册教案(人教版new)_第4页
精编小学语文第12册教案(人教版new)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编小学语文第12册教案(人教版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卜算子·咏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解释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学课文,质疑问难。教学过程:-、揭示课题1.解题。  “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毛主席的这首词用的是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情调完全相反,所以是反其意而用之。二、初读课文,

2、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三、自学课文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作上记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可以简单地作一下批注。)四、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解决,有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待第二课时解决。)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读一读陆游的《咏梅》词。  3.自主探究疑难问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体会梅花的品格。  2、理

3、解这首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4、感受梅花不畏严寒,在风雪中怒放之美。  5、想象词中描绘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并用简笔画画下来。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齐读这首词。二、合作探究  1.出示学习目标。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学生很容易看出来,但体会梅花的品格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讲梅花在冰天雪地里,依然盛开着。赞颂了梅花傲

4、霜斗雪的坚强品格。“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讲当山花漫山遍野盛开之时,梅花在百花丛中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赞颂了梅花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胸怀。)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从中感受作者坚强的革命意志和谦逊的品格以及宽广的革命胸怀。)  5.激发想像,画一画。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描绘的景象画下来。)  6.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三、总结、拓展  1.师生小结  毛主席的《咏梅》一词,用精炼

5、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进而赞颂了梅花坚强、乐观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2.读写结合。  结合自己对这首词的理解,把它改写成一段话。附:板书设计2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  2、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严峻、恐怖、会意、一拥而人”等词语。  3、理解句子: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到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6、(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在品词析句中体会思想内容的能力。  2、学习本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理解这样写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品质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思想感情。(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体会正义之美,生命之美。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  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理解内容;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认为值得深人体会的句子,进行深入理解;必要时给予点拨。(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交流

7、,深入理解。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  l、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二)难点  弄清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三)解决办法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讨,引导学生品析人物语言,体味人物神态,感受李大钊的精神及品质。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  1、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词语“信心”加以分析,领会文章的主旨。  2、帮助学生品析人物语言,体味人物神态,感悟人物的思想。  3、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

8、二)学生活动设计  1、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李大钊同志的材料。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3、分角色表演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深化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体会。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谁能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题目为什么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2、简介李大钊。  (可让学生结合手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