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条山铜矿废弃地植被生态研究

山西中条山铜矿废弃地植被生态研究

ID:22465128

大小:53.7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山西中条山铜矿废弃地植被生态研究_第1页
山西中条山铜矿废弃地植被生态研究_第2页
山西中条山铜矿废弃地植被生态研究_第3页
山西中条山铜矿废弃地植被生态研究_第4页
山西中条山铜矿废弃地植被生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中条山铜矿废弃地植被生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山西中条山铜矿废弃地植被生态研宄【摘要L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关键是植被恢复,由于植被的自然恢复非常缓慢,必须对其采取积极的人工恢复措施加以干预。本论文以山西垣曲县境内的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采矿废弃地自然恢复的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获得数据,用数量生态学方法,包括TWINSPAN、DCA、多样性指数、生态位宽度和重叠等,研究该矿区废弃地不同恢复年限的自然恢复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空间分布及演替趋势,分析了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综合多样性在演替过程中的变化,探讨了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模式与策略,以期为山西及周边地区

2、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采矿废弃地共记录维管植物88种,其中草本植物74种、灌木植物4种、乔木10种,分别占所查记录的84.09%、4.55%、11.36%,隶属于36个科74个属,这些属共分为11个分布区类型,3个亚型,中温带地理成分占有优势,共38属,占总属的51.35%。按照植物种的区系划分,温带植物种有49个,占总种数的55.68%,反映出区域的环境特性,显示了该地区的温带特性。(2)用TWINSPAN分类方法,把81个样方分为8个群丛,分别是:I臭椿-狗

3、尾草+野艾蒿群丛;n狗尾草+反枝苋群丛;m狗尾草+黄花蒿群丛;IV刺槐-铁杆蒿+野艾蒿群丛;v臭椿+刺槐-狗尾草+铁杆蒿群丛;VI野艾蒿+竹节草群从;vn野艾蒿+碱蓬群从;vnr黄花蒿+博落冋群从。每一个群丛的物种组成各不相同,其结构和功能也就存所差异。在样易发www.yffabiao.net论文发志专家方和物种的DCA排序的二维图中可以看出,不同轴反映的含义不同,分别表示影响群落稳定的环境因子,如废弃时间、海拔、土壤水分、土壤肥力等。TWINSPAN和DCA结合使用,能够更好地反映植被数量生态的特性。(3)用Shannon-

4、Wiener生态位觉度指数和Petraitis生态位特定重叠和生态位普遍重叠指数,通过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分析,研宄采矿废弃地自然恢复植被的发展现状,结果:在不同的群丛里,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大,说明这些物种对环境生态因子的适应幅度大,分布范围广,对各种资源的利用能力相对强。生态位重叠值越大,说明种群间的生态相近性就越大,适应环境能力和利用资源的共性或相似性也就越人,种问竞争的机会就越大。但生态位宽的物种,它们之问的生态位重叠不一定就高,说明物种之间能够共享环境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群丛的动态平衡。⑷利用Simpson多样性

5、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分析矿区废弃地上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结构以及稳定性的程度,结果表明:群落内的多样性指数越大,其丰富度指数也就越大,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就越完善。8个群落的均匀度指数差异较小,说明各个群落内的植物物种适应当前的环境条件。通过分析,得到中条山铜矿区废弃地植被演替的规律:草本植物群落4灌丛4森林群落。(5)在对中条山集团铜矿废弃地上植被的优势种的种间关系的研究方面,运用2x2列联表,X2检验方法对群落优势种进行总体相

6、关性和种对间的联结性分析,利用共同出现百分率、Jaccard指数测定种对间的关联度,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反映种论文发志专家对间的数量变化关系。结果显示,对生境要求相同或相似的种对表现出显著的正关联;种间关系因群落类型不同而有明显差异。检验呈显著、极显著相关的种对数少于相关分析和秩相关分析的种对数,而同时也验证了Spearman秩相关分析比Pearson相关分析的灵敏度高,弥补了分析中的不足。(6)为了加快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进程,通过人为干预,采取先进技术和措施,筛选出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的先锋

7、物种。通过调查,提出了植被恢复模式,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系统。在这个模式中,我们选取的先锋物种有狗尾草,铁杆蒿、博落回、刺槐和臭椿,主要是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最后提出判定植被恢复的几个标准,用来检验植被恢复工作的成败。【关键词】:铜矿废弃地植被数量分析恢复【学位授予单位:L山西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Q948【目录】:中文摘要12-14ABSTRACT14-18第一章绪论18-321.1研究目的与意义18-191.2国内外生态恢复研究进展状况19-231.2.1生态恢复研究进展19-2

8、11.2.2生态系统恢复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221.2.3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22-231.3植被生态学研究进展23-321.3.1植被生态学的研究进展23-241.3.2植被数量生态学研究进展24-32第二章研宄区概况32-362.1自然地理环境32-33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