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的屋面防水

建筑工程的屋面防水

ID:22466601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9

建筑工程的屋面防水_第1页
建筑工程的屋面防水_第2页
建筑工程的屋面防水_第3页
建筑工程的屋面防水_第4页
建筑工程的屋面防水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的屋面防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建筑工程的屋面防水:要提高防水工程的质量,除要以材料为基础、以设计为前提、以施工为关键外,更重要的是,在防水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对容易造成局部损坏的薄弱部位应采取必要措施,以提高防水层的整体设防能力,延长整个防水层的使用寿命。本文分析了影响建筑工程屋面防水的原因,探讨了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屋面防水;因素;措施  Abstract:toimprovethequalityofaterialsasthebasis,thedesignforthepremise,toconstruc

2、tionforthekey,and,moreimportant,theageofthelocaleasurestoimprovetheoverallabilitytofortifypactofthecauseoftheroofeasures.  Keyeasures      :TU74:A:  屋面防水是建筑防水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建筑一直存在严重的屋面渗漏顽疾。造成这一现象的客观原因是由于屋面受外界气温影响较大,加上结构变形,易导致防水层出现开裂,更为主要的原因则是主观上形成的。  一、影响

3、建筑工程屋面防水质量的原因  1、设计方面的原因  (1)重视排水设计。屋面防水设计必须对排防综合考虑,如果只重视结构层,而不重视排水或排水不畅,使屋面局部处于长期的水侵蚀,则会加速防水材料的老化和霉料,防水耐久性很短。现状是设计不能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暴雨强度和积雪融化在屋面  的泄流面积诸多因素,较准确地计算确定排水管径、位置和数量;  对屋面汇流分区、排水坡度、人沟、檐口的排水处理的表达和示意均概念不清。  (2)材料厚度确定。未能按屋面防水等级来确定防水标准、设防层数、材料种类、每层构造厚

4、度和要求等,这是屋面防水设计的主要内容,很容易被设计者忽视。  (3)材料的选择。人们习惯于传统的做法,设计人员不熟悉新型防水材料的性能,更不能较实际地按当地气温、日照时间强度和多风、大风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新型防水建材,甚至会出现物理性能不相适应的聚合材料多层设防,这是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  (4)防水基层的问题。为使防水设防材料能同基层牢固结合,消除因温差和荷载等变形对防水层的不利影响,基层必须平整、无裂缝、光洁,并有较高强度;找平后的基层宜设分格缝使之变形伸缩。  (5)细部节点的构造设计。凸

5、出屋面的排气道、女儿墙、人沟或檐沟、雨水口等处,细部构造节点受气温、冻融的影响较大,是防水的最薄弱部位,稍有疏忽,防水质量就难以确保和造成短期损坏等现象。  2、施工方面的原因  (1)节点细部与找平层质量差。找平层和节点处作为防水层下的第一道工序,施工质量应确保平整密实与基层紧密粘结,使防水层的施工质量和耐久性有可靠的保证。但有的把屋面板的找平层作为防水层的找平层,厚度不够,更不设分格缝,事实上屋面成为一整块,面积大,环境温差会形成多处开裂。尤其寒地冬期的冻融,凸出部分和洞口容易酥松、掉皮、空

6、鼓、开裂,这种现象经过几个冬期即可发生。  (2)防水材料厚度不足。因习惯于传统做法对新的规范和防水层厚度的要求不能满足,尤其是对采用涂膜的厚度、玛脂厚度均匀涂刷的措施不力,厚度差别大,毛孔和针眼较多,达不到厚度一致;凸出屋面部分的细部涂刷高度不到位;增刷遍数未作到,收头做法不规范,使防水层效果差,短期损坏。  (3)保护层问题。保护层是防水层上的最后一道工序,为保护防水层耐久性,减少外部环境的直接侵蚀破坏而设。保护层应均匀撒布绿豆砂,也有因上人在防水层上设置的各类板块铺砌;存在不设分格缝将整个

7、面层做成一体,容易在环境中产生变形而开裂;应设置分格缝,在小面积范围内自由变形伸缩,不使其开裂,保护防水层的耐久性。  二、屋面防水措施  1、明确建筑物防水等级,选择适合本地区自然环境,耐久性较好的材料,确定防水层结构厚度。如屋面防水为Ⅰ级时,采用合成高分子卷材厚度不小于1.5mm;而Ⅲ级防水厚度则不应小于1mm;采用高聚合物改性沥青时,Ⅰ级防水层厚度不小于4mm;而Ⅲ级防水为2mm。首先从厚度上要有保证,才可有效阻止水的侵蚀和延长耐久性。对于一些体育场馆项目的上人屋面及种植屋面,还应根据工程

8、要求采取刚柔并用的防水设计。  目前建筑用防水材料品种繁多,质量差异大。省市级质量监督部门对进入市场的各种防水材料应分期抽检,符合性能要求的应公布推荐使用。有资质的设计人员应了解掌握材料性能,切实把好防水材料使用关,发挥产品的防水效果。  2、屋面坡度适宜。设计人员必须明确屋面的排水坡度,结构层应掌握在3%,材料施工后应不小于2%;水落口位置周围的汇水区域划分明确;流向水落口的泛水坡度不应小于1.5%,高低差不应大于150mm,即从上水分界线至水落口流水长度不大于15m。水落口500mm范围内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