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角和差正余弦公式的证明

两角和差正余弦公式的证明

ID:22467714

大小:936.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29

两角和差正余弦公式的证明_第1页
两角和差正余弦公式的证明_第2页
两角和差正余弦公式的证明_第3页
两角和差正余弦公式的证明_第4页
两角和差正余弦公式的证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角和差正余弦公式的证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两角和差正余弦公式的证明两角和差的正余弦公式是三角学中很重要的一组公式。下面我们就它们的推导证明方法进行探讨。由角,的三角函数值表示的正弦或余弦值,这正是两角和差的正余弦公式的功能。换言之,要推导两角和差的正余弦公式,就是希望能得到一个等式或方程,将或与,的三角函数联系起来。根据诱导公式,由角的三角函数可以得到的三角函数。因此,由和角公式容易得到对应的差角公式,也可以由差角公式得到对应的和角公式。又因为,即原角的余弦等于其余角的正弦,据此,可以实现正弦公式和余弦公式的相互推导。因此,只要解决这组公

2、式中的一个,其余的公式将很容易得到。(一)在单位圆的框架下推导和差角余弦公式注意到单位圆比较容易表示,和,而且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可以用三角函数值表示,因此,我们可以用单位圆来构造联系与,的三角函数值的等式。1.和角余弦公式(方法1)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单位圆,并作角,和,使角的始边为,交于点A,终边交于点B;角始边为,终边交于点C;角始边为,终边交于点。从而点A,B,C和D的坐标分别为,,,。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注意到,因此。注记:这是教材上给出的经典证法。它借助单位圆的框架,利用

3、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表达两条相等线段,从而得到我们所要的等式。注意,公式中的和为任意角。2.差角余弦公式仍然在单位圆的框架下,用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和余弦定理表达同一线段,也可以得到我们希望的三角等式。这就是(方法2)如图所示,在坐标系中作单位圆,并作角和,使角和的始边均为,交于点C,角终边交于点A,角终边交于点。从而点A,B的坐标为,。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由余弦定理得。从而有。注记:方法2中用到了余弦定理,它依赖于是三角形的内角。因此,还需要补充讨论角和的终边共线,以及大于的情形。容易验证,公式

4、在以上情形中依然成立。在上边的证明中,用余弦定理计算的过程也可以用勾股定理来进行。也可以用向量法来证明。(二)在三角形的框架下推导和差角正弦公式除了在单位圆的框架下推导和差角的余弦公式,还可以在三角形中构造和角或差角来证明和差角的正弦公式。1.和角正弦公式(一)(方法3)如图所示,为的边上的高,为边上的高。设,,,则。从而有,,,。因此,。注意到,从而有:,整理可得:。注记:在方法3中,用和与底角,相关的三角函数,从两个角度来表示边上高,从而得到所希望的等式关系。这一证明所用的图形是基于钝角三角形

5、的,对基于直角或锐角三角形的情形,证明过程类似。利用方法3中的图形,我们用类似于恒等变形的方式,可以得到下面的(方法4)如图所示,为的边上的高,为边上的高。设,,则。注意到,则有,即。从而有。利用正弦定理和射影定理,将得到下面这个非常简洁的证法。注意证明利用的图形框架与方法3,4所用的图形框架是相同的。 (方法5)如图所示,为的边上的高。设,,则有,。由正弦定理可得,其中d为的外接圆直径。由得,从而有。2.和角正弦公式(二)方法3,4和5利用的图形框架是将角,放在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上。如果将这两个角

6、的和作为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将会有下面的几种证法(方法6~11)。(方法6)如图所示,作于D,交外接圆于E,连和。设,,则,,。 设的外接圆直径为d,则有,,,。所以有。注意到,从而。 (方法7)如图所示,为的边上的高,为边上的高。设,,则。设,则,,,,。又从而。整理可得。 (方法8)如图所示,作于D,过D作于F,于G。设,,则,设,从而,,,。所以。注意到,则有。注记: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得到了和角的正弦公式。如果我们用两种方法来计算,则可以得到和角的余弦公式。由上图可得,,从而有。注意到

7、,从而可得。方法6,7和8都是用角,的三角函数从两个角度表示图形中的同一线段,从而构造出我们所希望的等式关系。 (方法9)如图所示,设为的边上的高。设,,,,从而有 方法9利用面积关系构造三角恒等式。下面这两个证法的思路则有所不同。 (方法10)如图所示,设为的外接圆直径d,长度为d。设,,则,从而注记:这一证明用到了托勒密定理:若和是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线,则有。 (方法11)如图所示,为的边上的高。设,,则。设,则方法10和11将某一线段作为基本量,利用与角,相关的三角函数表示其它线段,再通过联

8、系这些线段的几何定理(托勒密定理或正弦定理),构造出我们希望的等式关系。3.差角正弦公式仍然还是在三角形中,我们可以在三角形的内角里构造出差角来。方法12和13便是用这种想法来证明的。 (方法12)如图所示,。设,,记,作于E,则,,从而有 (方法13)如图所示,为的外接圆直径,长度为d。设,,则,。从而方法12和13的基本思路仍然是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同一线段,借此来构造等式关系。很显然,在这十二种证法中,方法1和2更具普遍性。换言之,这两种方法中出现的角,是任意角。而其余方法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