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现状及发展研究

中国制造业现状及发展研究

ID:2246974

大小:116.9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5

中国制造业现状及发展研究_第1页
中国制造业现状及发展研究_第2页
中国制造业现状及发展研究_第3页
中国制造业现状及发展研究_第4页
中国制造业现状及发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制造业现状及发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08年第9期•上海经济硏究•412008年第9期•上海经济硏究•中国制造业现状及发展研究董达善俞浩(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200135)内容摘要: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此阶段以重装备业发展为主要特征。当前,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水平低下,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与经济发展脱节,外资所占比例偏高,生产率与国外相比没有任何优势,为解决当前制造业难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东部地区充分利用外资溢出效应,加速产业升级,西部地区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2.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聚集区,以敏锐视野参与全球化下的细化分工。3.重装

2、备业投资巨大,国有企业需承担主要责任,国家应在政策、财力上给予支持。4.打破国内市场壁垒,催生经济发展的内部动力,减轻对外依赖。5.提高企业独立创新能力,加强其与科技界联系,重视人才。同时,金融界要对制造业发展鼎力支持。由于经济发展放缓,就业率降低,此时的社会保障异常重要。关键词:重装备制造业溢出效应产业集聚科技创新中图分类号:F4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309(2008)09—0036—05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水之源、木之本,是现代化的原动力,是国家实力的支柱。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制造能力,永远成不了经济强国。我国工业化

3、的进程目前正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中间阶段,要完全实现工业化,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至少还需要十几年的努力。制造业分为加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我国已完成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此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飞速发展为特点,产业结构轻型化,我国已将加工制造业在这一阶段发展到极致,“世界制造工厂”这顶帽子并非浪得虚名,但仅仅局限于消费品领域。随着产业升级,我们已不可避免发展到以装备制造业为主要特征的“重化工业阶段”,也有人称之为“后工业化时代”。装备制造,泛指生产资料的生产,以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为特征,包括能源、机械制造、电子、化学、冶金及建筑材料等工业。

4、根据我国的一般经验,在轻工业为主的阶段,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安置300万人就业,而在412008年第9期•上海经济硏究•“重化工业阶段”则降为70万人。重化工业阶段,必然要遇到各种棘手的社会经济问题,本文以现阶段制造业发展状况出发,试图解决制造业中的一些问题,并为今后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一、中国制造业现状浅析(1)真实的生产率。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总体规模与德国相当,可以说是个制造大国。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中国的劳动力便宜,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但两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比拼是看生产效率的,即单位产品(或相同产品、产值)所

5、消耗的人工成本。美国的平均工资是中收稿日期:2008_07_29国的47.8倍,但是创造同样多的制造业增加值,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只是中国的1.3倍,日本和中国比,这两个指标分别为29.9和1.2,这已是十年前的数据,现在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升了很多,换句话讲,我们的生产率在不断降低,大量的低素质劳动者供应市场掩盖了这一趋势。同时,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全国主要工业产品有80%以上的生产能力利用不足或严重不足,大量的生产能力放空;高水平的生产能力又严重缺乏,重要设备基本依赖进口,这也限制了生产率的提高。(二)竞争优势的层次。目前,在我国外

6、贸领域取得领先竞争优势的行业80%以上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高技术领域中,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的竞争力指数均非常低,比如电子及通信设备出口大部分是计算机外围设备、电子元件、家用试听设备,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低端产品。“世界制造工厂”实际上是世界低端产品及零部件的廉价供应商。在重装备制造业,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一路下跌。比如机床出口,我们十台还卖不上一台瑞士机床的价格。我们的竞争优势还处在一个非常低的层次上。(三)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技术对外依赖度达50%,60%以上的装备需进口,科

7、技对发展的贡献率仅占30%,发明专利只占世界总量的1.8%,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靠外来关键技术和装备的支撑。支撑中国企业生存的条件:一是依靠低成本劳动力优势,靠低价格竞争,缺乏资金和技术的积累;二是依靠宏观经济高速发展支持下的本土市场优势,强宏观,弱企业。巨大的人力资本优势掩盖了中国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的尴尬,如果这种不利局面还不改变,接下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会面临严重障碍,中国的制造业可能会为此付出很大代价。(四)创新路径选择不当致使科技与经济脱节。创新路径各国采取了不同的选择。美国,注重基础科学研究,涌现了不少源头创新,出了不少诺贝

8、尔奖得主。技术创新以企业为主体,必然地以市场为基础,科技实力与国力无人望其项背,但复制美国模式很难。英国基础科学研究也很强,获诺贝尔奖得主也多,但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法、德选择了技术路线,虽获诺贝尔奖不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