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交通会计学家-张心澄

中国早期交通会计学家-张心澄

ID:22469804

大小:6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9

中国早期交通会计学家-张心澄_第1页
中国早期交通会计学家-张心澄_第2页
中国早期交通会计学家-张心澄_第3页
中国早期交通会计学家-张心澄_第4页
中国早期交通会计学家-张心澄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早期交通会计学家-张心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早期交通会计学家:张心澄张心澄(通澂或瀓)(1887~1973年),字仲倩,号冷然,男,广西省桂林市人。教授,会计学家,交通会计专家,史学(辨伪学)家。中式会计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广西省国民政府会计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  一、个人生平简介  张心澄,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3月6日出生于在江西南昌为官的一个尊崇儒学的书香世家,祖籍广西永福县苏桥乡。1902年,以入学考试列第8名的成绩进入北京五城中学学习不到4个月时间的英文、算学和中文等3项新学,后退学回家继续接受父亲的旧教。  1905年,以中学堂毕业程度考入京师大

2、学堂译学馆(现北京大学前身),为该馆第3年级学生。因前两级分别称甲级和乙级,故本年级称丙级。入学后主修英语,曾受业于蔡元培先生。1910年(清宣统二年)毕业,授予举人学衙(亦称商科举人学位)身份,与同学吴鼎铭签分清政府邮传部供职,“在不懂西式账记的科长指导之下,登记过一种中式账”(张心澄,1934)。实践中刻苦学习会计,很快精通会计业务。  民国初年,进入北京政府交通部,历任北京及国民政府交通部路政局会计科副长、科长,铁路总局课员及会计司总务科长,邮政司通阜科科长,总务厅综核科科长、交通部主事及佥事。1914年(民国三年),当选

3、为全国铁路协会候补评议员兼编辑干事。1919年,曾任戊通航业股份有限公司第2任董事会监察人。1931年,担任国民政府交通部总务司第5科科长。次年10月至1933年12月,任国民政府交通部会计长。期间,参加由知名教授和会计师联合发起,在南京成立的中国计政学会,与杨汝梅(予戒)、陈其祥一道当选为常务理事。后因“不能化耿直孤僻素性,不善因应”(《交通会计》自序),名曰调任国民政府交通部参事,实则卸职闲居,故回上海寓所潜心著书立说。  1934年,应广西省当局敦聘,担任广西省国民政府会计委员会主任委员。翌年6月,会计委员会完成使命,次年

4、离开广西,回到上海。1937年6月,广西省政府为推行超然主计制度成立会计处,复又聘为广西省国民政府会计长。1940年~1945年,兼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广西桂林分校名誉校长。1945年8月起,受聘兼任位于桂林的西南商业专科学校(1949年更名为法商学院,1950年并入广西大学)会计科主任。1949年6月,离开广西省政府会计处,到广西大学经济系任专职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担任广西大学教授。1953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广西大学撤消,改任广西文史研究馆馆员。1963年12月,当选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3届政协委员。  1973年1月

5、13日,集官员、学者、教师于一身的一代史学家和会计大师,走完了他86年朴实而壮丽的人生,远行天国。  1988年,被《中国会计史稿(下册)》(郭道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628)收录为民国时期76位知名会计学者之一。  2000年,作为20世纪中国会计学界名人被收入《中国会计学界百年星河图》(郭道扬,《财会通讯》2000年第1期),列入37位一星人物之中排第13。  二、理论与中式会计改革主要贡献  张氏作为一名学者,一生从事会计学及史学的研究工作。在会计理论研究方面,擅长于结合会计实务,围绕会计基本理论、交通会计、会

6、计改革、政府会计、会计制度与专门会计,进行学术研究,长期笔耕不辍,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出版专著与教材20余部。  交通会计理论研究。著作包括《交通会计》(立信会计丛书,商务印书馆1934年),《铁道会计》(同前1936年);在《交通杂志》发表《交通会计之鸟瞰》(1932年第1卷第2期),《我国邮政会计制度》(1933年第1卷第4期),《电政会计改革与铁路会计改革之异趣》、《邮政会计之批评》和《邮政储金会计与邮政会计之离合》(以上1933年第2卷第1期),《铁路材料账目则例之检讨》(1934年第3卷第1期);以及《我国铁路会计之

7、统一与批评》(《立信会计季刊》1933年第2卷第2期),《中华邮政会计制度》(同前1934年第2卷第4期)和《从会计学上观察邮政会计》(《会计杂志》1934年第3卷第5期)等。  会计改革理论研究。主要有论文《未改良的中式簿记备具已进化的西式簿记的优点》(《会计杂志》1934年第3卷第4期),《对于改良中式簿记之管见》(《立信会计季刊》1934年第5期),《四柱结算表与铁路总原簿之异同》(同前第6期)等。  会计基本理论研究。其成果主要包括《如何能得会计的效果》(1939年12月30日广西大学讲演稿),《会计服务之观感》(《服务

8、》1940年第3卷第5、6期),《会计革命与建设》(《建设研究》1940年第4卷第6期),《会计革命与建设》(同前1941年第4卷第6期),《借方贷方为法定通用名称》(《会计丛报》1940年12月第26期),《岁计会计与地方自治之关系》(《行政训练月刊》194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