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往教育理念下的课堂追问[论文]

浅谈交往教育理念下的课堂追问[论文]

ID:22494771

大小:1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9

浅谈交往教育理念下的课堂追问[论文]_第1页
浅谈交往教育理念下的课堂追问[论文]_第2页
浅谈交往教育理念下的课堂追问[论文]_第3页
浅谈交往教育理念下的课堂追问[论文]_第4页
浅谈交往教育理念下的课堂追问[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交往教育理念下的课堂追问[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交往教育理念下的课堂追问浅谈交往教育理念下的课堂追问江苏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小学(210000) 张月玲[摘 要]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目前的语文课堂上依然存在“三字式追问”“浅尝辄止式追问”等现象,导致教学浮于表面、学生思维不深的后果。适时追问是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一知半解时追问,在学生曲解误读时追问,在文本留白处追问,在学生独特体验时追问,使他们潜心会文,多元解读文本,进入学习的最佳境界,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关键词]交往教育 课堂追问 对话浅谈交往教育理念下的课堂追问浅谈交往教育理念下的课堂追问江苏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小学(210000) 张

2、月玲[摘 要]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目前的语文课堂上依然存在“三字式追问”“浅尝辄止式追问”等现象,导致教学浮于表面、学生思维不深的后果。适时追问是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一知半解时追问,在学生曲解误读时追问,在文本留白处追问,在学生独特体验时追问,使他们潜心会文,多元解读文本,进入学习的最佳境界,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关键词]交往教育 课堂追问 对话[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2-02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交

3、往教育理念强调要营造宽松的对话氛围。新课标还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就是要在阅读教学的深度思考中达成,在师生、生生的交往中达成。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提供思维空间,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感悟文本内涵。这种深度思考,需要在有效追问中实现。毋庸置疑,有效的深度追问能够彰显课堂交往的自由度。受传统教学的制约,在课堂上我们仍然能够看到这样“骨感”的追问:一是“三字式追问”。教师怕出现冷场,随意追问,细碎而又简单,停留在“是不是”“对不对”“还有吗”上。这样的追问,学生无需思考,答案几乎脱口而出。热闹的课堂背后是师生交往的肤浅,是学生思维的停滞。二是“浅

4、尝辄止式追问”。教师为了“走教案”,千方百计地“问”,得到标准答案以后,迅速走下一个环节。课堂节奏快,唯恐教室里产生不同的声音,影响自己的教学进度。殊不知,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追问,是对文本主问题的二度开发,是对学生思维的深度启发,是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再度催化。追问在什么时候才是有效的呢?一、追问在一知半解时,潜心会文古人有云:“故书不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教师只有先要深入文本,深度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刻感悟作者的情感,与作品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然后才能引导学生回归文本,紧扣文本,反复品味,有效地进行文本的解读。例如,在教学《姥姥的剪纸》一文时,我抛出问题,想以此

5、作为结束语:“你从姥姥的剪纸里看到了什么?”得到的无一例外都是“姥姥的心灵手巧”“姥姥神了”之类的表面夸赞之词。此时,我播放乡村窗户上的剪纸、家乡田野四季的景色,让他们欣赏,再次追问:“‘我’看到的仅仅是姥姥的心灵手巧吗?”并安排小组讨论。经过组内成员的相互交流后,我进行点拨。学生们融入了音乐、画面,透过语言文字,回答渐入佳境——“我”不仅看到姥姥的心灵手巧,还看到她的勤劳质朴,看到她的舐犊之情,看到她对家乡的热爱;“我”更难忘的是她用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纸,剪出一片艺术之美,剪出一片人情之美。可见,解读《姥姥的剪纸》的内涵,“心灵手巧”只是文章的表面,借助追问,悟出文字

6、背后的乡情、亲情,才是作者真正倾吐的内容。学生的情感一旦丰富起来,姥姥的形象也鲜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常常会陷入瓶颈,师生对话也进入“无语期”。这时,是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答案,还是给他们一个思维的跳板?教师可以借助追问营造轻松的交往情境,使学生产生新的理解。追问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师生与文本、作者的情感共振。二、追问在曲解误读时,柳暗花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把自己定位为“教育者”。由于师生交

7、往的平台多元而又宽广,这就要求教师开展多元主体、多元形态的教学活动。这样带给学生的是真理、信念、快乐和希望。苏教版《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赞扬了公仪休的清正廉洁,是一篇进行思想教育的正面教材。然而,我在带领学生理解公仪休用谎言欺骗管家时,一个学生却说:“公仪休这么清正廉洁的人也要说谎,算不上一个坦坦荡荡的君子。”面对这个话题,还有不少支持者呢!如何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从公仪休身上学到正确的做人做事的方法呢?我追问道:“你们再读读剧本,联系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