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二:合理性概念的定义

《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二:合理性概念的定义

ID:22495210

大小:155.00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8-10-29

《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二:合理性概念的定义_第1页
《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二:合理性概念的定义_第2页
《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二:合理性概念的定义_第3页
《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二:合理性概念的定义_第4页
《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二:合理性概念的定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二:合理性概念的定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二:合理性概念的定义无论何时,我们一旦使用"合理的"(rational)这样一种说法,也就在合理性和知识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紧密的联系。我们的知识具有命题结构:意见可以用陈述的形式准确地表达出来。我想把这样一种知识概念当作我的前提,并且不再作进一步的解释,因为合理性更多涉及到的是具有语言和行为能力的主体如何才能获得知识和使用知识,而不是对知识的占有。语言可以把知识准确地表达出来,而具有一定目的的行为所表现的则是一种能力,一种潜在的知识;当然,这样一种"知道如何"(knokeit)。所谓现实性,是指要求在一定的情况下选择一定的手段以达到预定的目的。行为的现实性与行为

2、意图和行为规则所包含的一定的预计的真实性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联系。真实性所指涉的是事态在世界中的实际存在(样态);而现实性指的则是实际存在的事态得以表现出来的涉世手段。a通过要求和客观世界中的实在发生联系;b则凭着其目的行为和客观世界中的应在发生关联。这样,它们就在其符号表达中提出了可以批判和辩护,亦即可以论证的要求。表达的合理性可以用意义内涵、有效性条件以及必要时可以用来支持其有效性、陈述的真实性或行为准则的现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加以衡量。至此,我们所得出的结论是,一种表达的合理性可以通过批判和论证加以还原。如果或只要一种表达所体现的是可以证伪的知识,并因而和客观世界建立起一种联系

3、,一种实际的联系,而且可以从客观上加以判断,那么,这种表达的合理性前提也就得到了满足。一个判断的客观依据是超越主体的有效性要求,这种要求对于任何一个观察者或接受者,和对于永远都具有行为能力的主体本身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真实性和有效性就是这样的要求。所以,对于断言和目的行为而言,它们所提出的命题的真实性要求或有效性要求越是能够更好地得到证明,它们就越是具有合理性。与此相应,我们把"合理的"一词用作那些尤其是在困难的情况下希望听到这些表达的人们所支配的宾词。当然,把一种表达的合理性还原为可批判性,这样做在两个方面存在着不足。一方面,这样的概述过于抽象,因为它未能揭示出许多重要的差别(1

4、);另一方面,这样认为又过于狭隘,因为我们所使用的"合理的"一词,不仅仅涉及到正确的表达或错误的表达、有效的表达或无效的表达。交往实践内部的合理性具有广泛的意义。它关系到不同的论证形式,用反思手段坚持交往行为的可能性也各不相同(2);由于有效性要求的话语兑现观念在交往行为理论中占据核心地位,因此,我将用较长的篇幅来附带讨论论证理论(3)。(1)、可以批判检验的行为和论断首先,我还是坚持狭义认识论意义上的合理性概念;狭义认识论认为,合理性概念所涉及到的只是对所描述知识的具体应用。这种合理性概念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加以阐述。我们如果把目的行为从非交往的角度对命题知识的运用作为出发点,就

5、会作出一种有利于认知-工具理性(kognitiv-instrumentellerationalitaet)概念的预断;这种理性概念被经验主义深深地打上了现代性自我理解的烙印,具有丰富的自我论断的内涵,而且,通过对偶然的周围世界环境的深入占有和积极适应,这种自我论断还能够取得成功。反之,我们如果从言语行为对命题知识的交往运用出发,就会作出有利于另一种和古代逻各斯观念有着密切联系的理性概念的预断【16】。这种交往理性(kommunikativerationalitaet)概念的内涵最终可以还原为论证话语在不受强制的前提下达成共识这样一种核心经验,其中,不同的参与者克服掉了他们最初的那些

6、纯粹主观的观念,同时,为了共同的合理信念而确立了客观世界的同一性及其生活语境的主体间性(intersubjektivitaet)【17】。我们不妨假设,意见"p"所反映的是a和b拥有的相同的知识水平。但是,(作为众多参与者之一),a参与到了一个交往过程当中,并提出了论断"p",而b(作为独一无二的行为者),则根据具体情境中的意见"p",选择了他认为能够实现既定目标的手段。a和b用不同的方法使用同样的知识。一方面,表达的实际关系和论证能力足以促使交往参与者就世界中的存在达成沟通。言语者为了陈述"p"而提出一种可以批判检验的有效性要求,对此听众可以接受,也可以予以拒绝,从而构成了表达的

7、合理性。另一方面,行为规则的实际关系和论证能力为成功的介入世界提供了可能。行为者为他的所作所为作出了一种内部具有"p"真实性的规划,从而使得具体情境下的既定目标能够得以实现;而这一点构成了行为的合理性。如果言语者满足了达到以言行事目的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并且至少和一位其他的交往参与者就世界中的存在达成共识,那么,论断才称得上是合理的;同样,如果行为者满足了为了成功介入世界的目的所必须具备的条件,那么,目的行为就是合理的。两种情况都可能出现失败,即预定的共识未能达成,既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