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建筑声学的发展

剧场建筑声学的发展

ID:22497049

大小:90.04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29

剧场建筑声学的发展_第1页
剧场建筑声学的发展_第2页
剧场建筑声学的发展_第3页
剧场建筑声学的发展_第4页
剧场建筑声学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剧场建筑声学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剧场建筑声学的发展1古代剧场声学环境是古代表演形式演变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非洲土著音乐多在广阔的野外演奏,空旷的声场条件需要他们采用节奏感强的乐器和技法来感染观众。欧洲古典音乐悠扬而舒缓,这与在剧场房间内演出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表演多在高出地面的戏台上进行,多有顶和后墙,环境介于开敞室外与封闭室内之间,由此造就了中国戏曲的节奏感也介于非洲和欧洲之间古代演出者的音量、语调、节奏必须迎合演出场所的声学特性,才能有效地向观众传递声音信息,进而无形地征服观众的情绪。在长期的实践中,古人顺势而为,创造各种与表演场地般配的讲法、唱法和演奏方法。古罗马露天剧场埃皮达鲁斯露天剧场建于公元前300

2、年前的古希腊时期,后经古罗马人改造,观众可迖17000人西班牙梅里迗露天剧场建于公元前25年,可容纳观众3⑻0人。古代没有扩声器,建造者利用升起很大的半圆形使观众尽量靠近舞台,提高听闻效果,并利用舞台上方和两侧的建筑墙面向观众席反射声音,同时,演员还使用夸张的面具,像喇叭一样将声音聚拢辐射出去。坐在埃皮迖鲁斯剧场最后一排,可以毫不费力地听清舞台上的声音,对于如此之大的剧场来说,不要说2000多年前,即使现今,设计实现同等优良的建筑声学效果也是不易的欧洲古剧场古代欧洲兴建了众多剧场,主要用于演出、集会或宗教活动由于建筑石材在室内反射声音强烈,这些演出场所往往混响较长,希腊埃皮达鲁斯露天

3、剧场西班牙梅里达露天剧场燕翔清华大学建筑声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物理实验室主任,副教授。长期从事厅堂音质、噪声控制、声学实验检测、计算机模拟等科研工作。近年主要参与的声学工程设计和实验研究项目有:国家大剧院、)0(北京奥运场馆、洛阳体育中心、大庆文化中心、福建剧院、洛阳剧院、江西大剧院、北京南火车站、广州新火车站、西气东输金坛储气库噪声控制等。主持翻译了《建筑声学设计指南》,编制修订了《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厅堂音质比例模型测量规范》等国家标准,并发表了《脉冲反响积分法测量混响时间》等多篇学术论文。59讲话声音听不清楚,但演奏时音质浑厚、润。当时作家们都要尽力适应长混响

4、效果。巴赫的管风琴音乐是专门为德国莱比锡的托马斯教堂所写的。以海德尔、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巴洛克音乐和古典音乐,是专门为如法国里昂城市大厅等贵族的舞厅而写的。文艺复兴时期,诗歌与戏剧异常繁荣。像莎士比亚话剧,很多对白和自白,为了能够让观众听清,需要降低剧场的混响以保证语言的清晰度。伦敦的莎士比亚圆形剧场和意大利帕尔马市的法内斯剧院都是莎士比亚戏剧演出场的知名场所,前者建于1599年,有1300个环形座位另加500个场地中央站位,后者建于1618年2500座法内斯剧院的侧墙上有很多开洞,莎士比亚圆形剧场没有顶棚,这些开口起到了吸声的作用,降低了声音反射的强度,提高了演出的音效。现在尚

5、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剧院曾有过声学方面的专门考量,也许只是“无心插柳”,可能那些听不清或效果不佳的剧院早就被历史淘汰了。中国古戏台中国古代的室内表演多为王公贵族服务,观众少,距离近,建筑声学的问题不突出,唐五代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所绘即如此。中国古代也有很多戏台,其观场大都是一块平地,观众站立观看,来去自由,还可边看边聊天,甚至允许商贩穿插期间做生意。这种戏台视听条件很粗糙。山西翼城乔泽庙元代戏台是现存最早的古戏台,再到了清代,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为慈禧太后一人独享,除了摆阔摆派的豪华程度另人咋舌外,音效几无改观。据传,有的戏台下空间曾置入开口大缸,以求提高演出的共鸣效果,但是,研究表明,置

6、缸对建筑声论文联盟学的帮助微乎其微,其目的可能是存水消防,至于帮助提高声学效果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2西方近现代剧场西方较早进行了建筑声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研究。声音本身虽是物理问题,而建筑声学研究的目标是解决怎样使人听到的声音更美,“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造就了。近100年来,西方大量兴建剧场,建筑声学理论一方面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对剧场建筑形式的演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世纪__音质靠运气19世纪人们对建筑声学知之甚少,很多剧院的声音效果都不太理想。然而,正是这一时期却出现了一批以音质效果著称的剧场,如奥地利维也纳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法国巴黎歌剧院、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

7、音乐厅等,这些厅堂的声音或圆润悠扬,或沁人心脾,或撼人心灵,已经成为世界最优秀的表演者和最发烧的听众们心目中的表演圣地巴黎歌剧院的设计者查尔斯•加尼叶的评论反映了古代建筑师对声学的认识,他说:“我必须声明我没有采用任何原则,没有任何声学理论,其成功或失败,我听天由命。”意大利帕尔马市的法内斯剧院英国伦敦莎士比亚圆形剧场模型唐五代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山西翼城乔泽庙元代戏台北京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奥地利维也纳歌剧院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法国巴黎歌剧院荷兰阿姆斯特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