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震害后的桥梁加固方法的探究

对震害后的桥梁加固方法的探究

ID:22501427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9

对震害后的桥梁加固方法的探究_第1页
对震害后的桥梁加固方法的探究_第2页
对震害后的桥梁加固方法的探究_第3页
对震害后的桥梁加固方法的探究_第4页
对震害后的桥梁加固方法的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震害后的桥梁加固方法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震害后的桥梁加固方法的探究:目的探究桥梁在震害等灾害过后的加固措施方法分析国内外现状,针对不同的震害等级,总结出不同的加固方法结论不同等级的震害所进行加固的方法不同,很适合琢磨不透的自然,对桥梁事业有非常大的作用结果对震害后的桥梁事业有大大的意义  关键词:桥梁加固震害自然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Bridgesinearthquakedamageandthereinforcementmeasuresafterdisastersmethodtoanalyzethecurrentsituationathomeandabroad,aimedatdiffe

2、rentlevelsoftheearthquakedamage,sumsupthedifferentreinforcementmethodconclusiondifferentlevelsoftheearthquakedamageofthereinforcementmethodisdifferent,verysuitableforelusivenature,careertobridgehasgreateffectonthebridgeoftheearthquakedamageaftercareerhasbigsignificance  Keyentnaturedamage      

3、:K928.78:A:    引言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频率多.强度大且分布范围广。地震往往导致很多桥梁发生大规模的损坏,给抗震救灾带来巨走的困难。尤其是汶川地震的发生.使得桥梁设计工对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及通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桥梁抗震加固的国内外现状  在桥梁的抗震加固方面,美国和日本无疑是水平最高的国家,美国的桥梁抗震加固始于1971年圣费尔南多地震,分3个阶段对全国桥梁进行了加固,主要方法是提高墩柱的抗弯延性和抗剪强度、提高盖梁、上部结构、基础与桥台的承载能力,提高结点的抗剪强度,目的在于通过对墩柱的预期塑性铰部位(墩底和墩顶)设置外部约束来提高墩

4、柱的延性,进而提高桥梁整体延性。日本从1971年以后,对桥梁进行震后调查研究,多次采取抗震加固措施,取得了丰富的抗震经验,桥梁的抗震理念从单一的强度设防原则转入对延性及隔、减震措施的研究。目前,国内外针对桥梁的抗震加固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在伸缩缝、铰和梁端等上部接缝处采用拉杆、挡块或者增加支承面宽度等措施,以防止落梁震害的发生;(2)增加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横向约束,提高其抗弯延性和抗剪强度,防止桥墩的弯曲和剪切震害;(3)采用减、隔震技术及专门的耗能装置,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例如采用铅芯橡胶耗能支座等。  2桥梁震后检测加固的必要性  公路交通是国民经济大动脉,也是抗震救灾生命线

5、工程之一。当地震发生时,桥梁较易发生破坏,通常修复时间较长,给震后救援及灾区重建工作带来较大影响。保证桥梁在地震作用下以及地震后仍能通行,成为桥梁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结构破坏及规范要求  对桥梁结构进行震后检测及加固技术的研究,其必要性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地震中的部分桥梁遭受严重破坏,需要进行修复或加固;其次是随着新规范的颁布执行、设计方法的发展和更新,许多按以前方法设计的或根本就没有进行抗震设计的桥梁的抗震性能需要重新进行评估。相当数量的桥梁,尤其是早期修建的桥梁,由于资金短缺,设计、施工标准低,加上技术管理薄弱,施工质量不能保证这些桥梁的使用寿命,有些很快就变成危桥;由

6、于桥梁管护不善、大自然风霜雨雪的侵蚀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造成桥梁自身老化破损。衰老加快,寿命缩短。对这些桥梁,通过评估及有效的加固,力求能够提高单个构件以及整个桥梁体系的抗震性能,以满足现存规范及交通提出的抗震设防要求。  2、地震特征的要求  通过对世界范围内历次发生的地震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地震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具有丛集的特征。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的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总称为地震序列。在地震序列中,震级最大的称为主震,主震前的小震则称为前震,主震后发生的地震称为余震。强度等级高的地震,往往会伴随着强余震的发生。 

7、 现行的国内外抗震规范在确定地震载荷时,只考虑了主震影响,没有考虑地震序列中的强余震对结构的抗震性能造成的影响,这对于结构抗震来说既不安全也不全面。如我国1976年发生的M7.8级唐山大地震中,主震后15h内发生了M6.8和M7.1级强余震各一次。滦河大桥在3:42发生的M7.8级主震中并未倒塌,而是在M.1的强余震中发生桥墩折断、桥梁落架、倒塌,当时该桥正在忙于救灾运输。目前国内外对地震序列作用下结构物的破坏研究很少涉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赵金宝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