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构建的思考

关于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构建的思考

ID:22537691

大小:60.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0

关于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构建的思考_第1页
关于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构建的思考_第2页
关于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构建的思考_第3页
关于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构建的思考_第4页
关于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构建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构建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构建的思考摘要:目前,己经初步形成以长期生活救助、专项分类救助和临时应急救助为基础的社会救助框架。从整体上讲,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正在趋于完善,但距一个科学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目标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探讨了社会救助体系构建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构建科学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的若干建议。关键词:社会救助体系科学完善0引言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经过几十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从最初农村的五保供养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救助制度发展到目前的专项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在完善,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①国民基本生活有了初步保障。②社会救助资金

2、有了可靠的支持。③社会救助逐渐走向法制化、信息化。④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形成。1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我国己初步确立了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灾害救急制度、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济为主要内容,以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援助制度相配套,以临时救助制度为补充并与慈善事业相连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在各救助项目综合的基础上逐渐发丰富并最终确立的,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确保群众分享改革成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确立的时间较短以及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等,在实践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城乡低保基础不牢固,救助项目衔接不足。由于现

3、在的农村低保还未能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由以前的农村特困救助向低保的转型压力都落到地方政府的身上。一些财政薄弱的地区只能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导致低保制度推行缓慢。同时由于缺乏规范的操作规程及管理上缺乏约束机制等原因,个别地方占用、挪用救急资金的现象较严重,给农村低保带来了消极影响。城市救助中人均收入高于低保标准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相对贫困人数还没有得到有效救助。在以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援助制度相配套的措施上,由于各部门管理的分割,救助项目无统一衔接,互相推诿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大量因疾病、教育、住房等致贫家庭无法接受救济的现象。社会救助理念存在偏差。我国传统文化将救助

4、看作是“施恩戴德”的恩赐行为,救助者以仁者自居,而受助者则更多报以感恩的亏欠心态。一方面使贫困者在需要救助时难以启齿,不敢维护公民的受助权;另一方面使一些救助人员忽视自身责任。在一些基层救助工作中,许多救助人员认为所谓社会救助就是逢年过节上层领导对贫困家庭的慰问,这种思想偏差造成大量救助工作没有被正视,无论是对受助者的权利保障或是对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都很不利。社会救助资金来源渠道窄,社会慈善事业发展不足。我国社会救助资金目前主要来源于政府公共财政,社会捐助比例较小。我国贫困人口数量多以及贫困原因的多样性尤其是农村地区贫困人群分布的复杂性,使得以政府为唯一救助主体的作用有限

5、,从客观上决定了民间慈善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而现阶段政府与慈善机构责任的模糊政府对民间慈善组织的行政化干预抑制了我国慈善组织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对整个社会的慈善环境与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都是不利的。救助资金投入不足,救助水平偏低。①救助资金投入仍不足。目前,我国财政用于社会救助方面的资金比例约占全部支出的%,而埃及是%,泰国是%,马来西亚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财政用于社会救助方面的支出比例明显偏低。我国社会救助资金占GDP的比例更是不足%,低于越南、蒙古等周边发展中国家,属于世界上社会救助资金投入比例最低的国家之一。②救助水平仍偏低。根据民政部XX年发布的统计公报显

6、示,XX年全国城市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元,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为141元;全国农村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元,月人均补助为49元。虽然这一标准较前几年在逐渐提高,但仍远低于当年的城乡居民平均消费水平。2构建科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议确立科学的救助标准改变现行救助水平低,覆盖面窄的问题,就要确立科学的救助标准。救助标准的测量应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为依据。在静态的测量方面,应以社会平均收入为基础,以各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支出,家庭人均收入和支出等为参数,确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动态的测量方面,应根据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动和物价的波动以及家庭支出等情况,每年进行相应调整。要因地制

7、宜,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实行动态花的救助标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进一步扩大救助形式除了实物与现金救助外,还应扩大救助形式:①发放代金券。主要表现于向受助者发放只能用于满足某种特定需求的代金券。如现阶段各地创办的“慈善超市”等,代金券的救助形式可避免现金援助方式下可能被挪用的现象,因而此救助形式发展迅速。②以工代赈。以工代赈不仅体现在灾害救助中,还适用于一般性社会救助。主要表现为苦难群众提供相应的公益岗位或其他工作岗位。③公共服务外包。一些需要救助的对象可能需要相应的生活服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满足其需求。一方面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