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与成品车间重要安全及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原料与成品车间重要安全及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ID:22542554

大小:85.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0-30

原料与成品车间重要安全及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1页
原料与成品车间重要安全及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2页
原料与成品车间重要安全及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3页
原料与成品车间重要安全及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4页
原料与成品车间重要安全及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料与成品车间重要安全及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HG16.15-2015原料与成品车间重要安全及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目的为了提高原料与成品车间各装置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有效地防止和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类事故及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实现安全稳定开车运行,根据车间各装置安全与可操作性分析和各装置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以及环境影响辨识及评价,编制此应急救援预案,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避免事故或灾害损失的目的。2.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滨化集团化工分公司原料与成品车间重要风险危险源所在工段(PO罐区、烧碱罐区等工段)产品、活动或服务过程中潜在事故的应急准备和响应。3、编制依据《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

2、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集团公司应急响应程序》、《化工分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原料与成品车间安全管理制度》4、应急工作原则综合防灾,整体效能,反应迅速,有条不紊5、原料与成品车间危害性分析5.1原料与成品车间概况原料与成品车间包含3个工段,其中两个罐区工段负责化工分公司原料与成品的储存、装卸与发货,计量工段负责检斤工作。5.2危险源及风险分析根据化工分公司(I期)搬迁项目危险源辨识结果以及危险源风险评价的结果,依据《化工分公司(I期)搬迁项目HAZoP分析报告》及《化工分公司(I期)搬迁项目预评价报告》确定化工分公司新厂区原料与成品车间罐区作为应急救援预案的危险目标。5.2.1

3、环氧丙烷:1)理化性质:环氧丙烷,又名氧化丙烯、甲基环氧乙烷,无色、具有醚类气味的低沸易燃液体,分子式:C3H6O,分子量:58,凝固点-112.13℃,沸点34.24℃,相对-35-HG16.15-2015密度859Kg/m3,闪点<-37℃,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2.1-37%(体积),粘度(25℃)0.28mPa·s。能与乙醇、乙醚混溶,与水部分混溶[20℃水中溶解度为40.5%(重量),水在环氧丙烷中溶解度为12.8%,并与二氯甲烷、戊烷、戊烯、环戊烷、环戊烯等形成二元共沸物。2)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硫酸、硝酸、盐酸等强酸发生强烈反应,

4、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燃烧(分解)产物: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3)健康危害:属低毒类,可引起强刺激作用,高浓度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皮肤等组织有极强的损害作用。中毒症状包括烧灼感、咳嗽、喘息、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4)环氧丙烷如果发生爆炸事故,对装置区周围的操作人员及在黄河五路行驶的车辆和人员将造成极大的危害。如果发生泄漏则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将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5.2.2丙烯1)理化性质:常温常压下,无色气体,带有甜味分子式C3H6,结构式CH3-CH=CH2,分子量42,气体的密度1.87Kg/m3,液体的密度513.9Kg/m3,熔点-1

5、85.2℃,沸点—47.7℃,化学性质很活泼,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2.0-11.0%(体积)。主要用于制环氧丙烷、聚丙烯、丙烯腈等,一般由热裂化和催化裂化气体中分出,也是轻油裂解制乙烯时的副产品。2)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与火源引着回燃。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3)急救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直至气体散进,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残余气体用排风

6、机送至空旷地方。漏气容器不能再用,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35-HG16.15-20154)对周围的影响:如果发生爆炸事故,对装置区周围的操作人员及在黄河五路行驶的车辆和人员将造成极大的危害。如果发生泄漏控制不及时易造成较大的社会灾害事故。5.2.3盐酸1)理化性质:成品盐酸是31%以上的氯化氢水溶液,纯净的盐酸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但一般工业盐酸中常含有铁、游离氯等无机杂质,故呈黄色。(注:罐区的盐酸时液态盐酸)2)危险特性:具有强腐蚀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3)急救措施:皮肤接

7、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至少15分钟,严重者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误服者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就医。4)泄露的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相应的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