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ID:22547979

大小:66.8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_第1页
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_第2页
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_第3页
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_第4页
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摘要: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严重依赖于交通的发展。可以认为一个地区交通的发迖程度决定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速度。一方面经济活动需要交通的参与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发挥核心竞争力,连接产业价值链,获得更多的交易与收益,因此交通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个先行和开创的作用。关键词:交通;经济;线性回归系数一、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交通是独立的产业,却又是经济和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关系着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交通的发展必须与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滞后的交通建设将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而超前

2、的交通建设又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故研究交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未来交通战略计划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所从事的研究就是充分分析交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解释其特点和时空趋势,总结其发展的成果与问题,为交通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政策上的建议,促进经济高效长久的发展。二、国内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综述近几十年来许多学者研究了交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这些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估计不同种类交通投资的回报率。最常见的方法是建立一个类似生产函数类型的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之上加入交通变量,所用的数据形式各有不同,比如截面数据

3、、混合截面数据、面板数据等,常采用对数形式。所研究的尺度和地理范围也各有不同。.包括:该类研究常建立在计量经济学的基础之上Eberts(1986)]用美国各州时间序列数据,使用生产函数的对数模型研究了交通部门的公共资产投资对经济的作用,得到的产出弹性,即拟合系数为0.03;Costa等(1987)用美国各州的截面数据,使用与Eberts(1986)相同的模型,得到的产出弹性为0.2;Aschauer(1989)使用美国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和生产函数模型,得到的产出弹性为0.39-0.56;Munnell(19

4、90)使用了美国国家和各州的公共资产投资和高速公路投资的时间序列数据和混合截面数据,结合生产函数的对数模型,得出其产出弹性在0.06到0.33之间浮动;Dufify-Deno和Eberts(1991)使用美国城市的混合截面数据和生产函数对数模型,得出交通部门公共资产投资的产出弹性为0.08;Moomaw和Williams(1991)使用美国各州的混合截数据,得出高速公路投资的产出弹性为0.25;Lynde和Richmond(1992)使用美国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和对数模型,得出交通部门的公共资产投资的产出弹性

5、为0.20;Garcia-Mila和McGuire(1992)使用美国各州的混合截面数据和生产函数模型,得出高速公路投资的产出弹性在加入不同的变量之后再0.04到0.13之间浮动。Ozbay等(2003)使用美国县的混合截面数据采用普通线性回归,得出高速公路投资的产出弹性为0.09;Waters(2004)使用加拿大的省份的时间序列数据和生产函数对数模型,得出高速公路资产的产出弹性为0.08。从上述文献可看出,交通部门的产出弹性的变动范比较大,从0.04到0.39-0.56不等。Eakin(1994)应用生

6、产函数模型和州数据,包括产出、劳动力、私有资本以及州和当地政府的资本,得出一个很大的私有资本产出弹性,为0.23。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所用数据的时间空间的不同,研究尺度和模型的不同等。交通投资也是一种资本,在解释公共资本和私人资本的关系上,Munnell(1990)估计了公共资本对产出,就业增长和私人投资的影响,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产出,解释变量为技术发展水平、私人资本存量、劳动力和公共资本存量。该研究显示,公共资本对产出水平显著的正的影响,私人资本的产出弹性为0.31,而公共资本的产出弹性为0.1

7、5,两个弹性均为显著的。也有些文章摆脱了以前单调的模型,试从另一个方面来解释交通对经济的影响。Lakshmanan(2011)从贸易、技术扩散、协调建设、聚集的收益等方面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的影响做了广泛的研究。Owen等(2012)探讨了在消灭低技术和低效率劳动力方面交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国内研究交通与经济发展的主要文献包括:海成等(2007)令用我国的时间序列数据,论证了我国在1978年到1991年之间交通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而在1992年之后两者互为因果关系,并认为交通应适

8、度超前于经济发展;戴鞍钢等(2010)从历史角度,以史学资料为证,说明了受到历史条件束缚和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中国西部交通发展滞后,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李蓉和李宇(2006)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对我国西部省份的交通区域进行了划分,主要划分成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交通的发展规划应该因地制宜;谢静等(2010)以陕北时问序列数据为例,对经济转型时期的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效率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