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做联通学术、教材、学生的桥梁

教师应做联通学术、教材、学生的桥梁

ID:22552469

大小:4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0

教师应做联通学术、教材、学生的桥梁_第1页
教师应做联通学术、教材、学生的桥梁_第2页
教师应做联通学术、教材、学生的桥梁_第3页
教师应做联通学术、教材、学生的桥梁_第4页
教师应做联通学术、教材、学生的桥梁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应做联通学术、教材、学生的桥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师应做联通学术、教材、学生的桥梁--以《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单元教学为例吴自兴岷县城关中学 甘肃定西市,748400关键词:宋朝,学术成果,教师知识体系,教材,处理学术研究成果、教材内容、教师知识体系,三者本应该是同步发展并紧密相联的。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三者之间的分离还是比较严重。尤其是历史学科,由于其内容的开放性、广泛性和发展性,这种状况尤为明显。史学界不断有新的成果公布、传播,而后又有更新的学术成果对原有结论做进一步论证,进而形成新的观点,在如此周而往复的循环中,史学研究

2、不断推进;历史教材的编排,因受到编排周期和使用对象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及时地引用学术研究的成果(包括已经公认的成果),相对滞后于学术研究。 教师的知识体系,受到主观认识、学习时间、资源等主客观诸因素的影响,其重建和更新很有限也较缓慢,与学术研究和教材又不甚吻合。这样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历史教学,以至于在实际教学中,一提到学术,就显得分外高深,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加之考试制度的束缚,历史教学常常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记忆和大量试题的训练中,结果导致历史课程越来越远离学术,远离历史本身,学生了解到的历

3、史也失之客观和真实,反而越来越死板、机械,缺乏历史发展的气息。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多种渠道开发课程资源,以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多种辅助性教学参考资料和良好的条件,努力拓展学生学生学习各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1](P45-46)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借鉴新的学术成果,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精心的处理,使教材更加充实、当然在少数问题上也有同步的引用,比如各版教材都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新成果,明确写进夏、商两朝的起讫年代和西周

4、的建立时间。生动,也使学生了解到的历史更加客观、真实。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教学时,我不断地学习、引用学术研究成果,补充教材,丰富课堂内容。并和学生一起,历经几次反复,最终形成了对宋朝较为全面的认识,也使学生了解了开放的、发展的历史,培养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一、引用传统学术成果,补充教材,形成对宋朝初步印象。本单元共有六篇课文。“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教材概述了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情况,反映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课前,我结合课文内容,阅读整理了钱穆《

5、国史大纲》、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王宁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等学术著作中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我指导学生整理从五代十国至南宋时期的近二十个政权,宋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签定的三个和约。同时,引入上述学术观点,补充讲解宋代的立国艰难,官制、军制的变化,“三冗”问题。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听记扎实,整理高效。通过此课,学生们初步的认识了宋朝的建立,政治军事制度的变化,宋政权在与周边少数民族对峙下的弱势以及南迁,感受了宋代的“积贫积弱”。二、查阅资料,学习掌握宋朝经济、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6

6、篇课文分别是: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生活风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钱穆《国史大纲》第六编第31章下有细目“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分别提出“积贫”和“积弱”并作了相当详细的论述;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第3册中说:宋神宗将王安石召入政府,用为参知政事,要倚靠他来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在此,将“积贫积弱”作为一个词组提了出来,同时做了进一步阐述;王宁

7、《中国文化概论》主要强调了唐末藩镇拥兵自重现象给北宋开国者的深刻印象,同时,太祖在兵变中取得政权,致使皇帝对将领的极端猜疑,忌讳武人而重信文臣。由此而带来宋代军队将领制度、科举制度的巨大变化,使宋军战争屡屡败北,财政支出的极度困难。单元中10-14课,分析了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展现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备课时,我继续结合课文内容,查阅《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和漆侠《宋代经济史》,以及相关学术文章,了解了宋代经济社会的巨大成就。通过学习,我

8、知道了研究者对宋代经济社会作出的高度评价。如邓广铭先生把宋代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并指出“两宋时期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2] 漆侠先生认为宋代经济处于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两个马鞍型中的最高峰。[3] 港台、海外学者们也一致认为宋代在经济上、生产技术上是当时人类农业社会中最繁荣的。[4] 这些内容,和首课的内容形成显明的对比,我在思考:我们以往对宋朝的理解是多么的陈旧和狭隘,片面地强调宋政权的软弱、军事的薄弱,而忽略了其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