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

把课堂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

ID:22553009

大小:6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30

把课堂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_第1页
把课堂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_第2页
把课堂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_第3页
把课堂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_第4页
把课堂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课堂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把课堂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课堂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研究课(《〈呐喊〉自序》)研究报告汇文中学马复华  一、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研究本次八位上研究课的中、高级教师的总课题是:优化课堂教  学,提高教学效益。学校拟定的这一总课题同国家各类教育机构倡导构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体系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为了确定研究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我学习了《对构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体系的初步研究》一书。钟作慈等专定指出,当前“相当多的课堂教学仍然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

2、视现成结论的记忆而忽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造才能,重视认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做人、做事、合作交往等方面的养成,重视考试的选拔功能而忽视对学生的全面综合评价等等。”钟作慈等专家还指出“教师系统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听讲的‘传授一承受’模式仍是较普遍的教学模式,至于一讲到底的注入式‘满堂灌’也不少见。”  如何改变“教师系统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听讲的‘传授—承受’模式”,与我多年的思考不谋而合,我确定以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为突破口,

3、试图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有了这个想法以后,我进而思考取代这种模式的可行做法。报纸上的一则消息给了我有益的启迪:当代武侠小说创作大师金庸被浙江大学任命为文学院院长后,他的第一堂课即是采用学生提问,教师答问的讲课法。这时一个念头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如果把课堂提问的主动权从教师一方移交至学生一方,不是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听讲的状态了吗?我捕捉到这一教学灵感,把它具体化为一个明确的研究课题:“把课堂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  研究课所使用的教材也随之确定下来:鲁讯的《〈呐喊〉自序》。我之所以确定《

4、〈呐喊〉自序》为教材,原因有二。一是当代中学生大多感到鲁讯作品深奥难懂,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一定难度,因而容易提出问题;二是本人从教三十年的过程中读了较多的鲁讯作品及鲁讯作品研究文章,有所蓄积,具备一定的讲解鲁讯作品的素质。  《〈呐喊〉自序》教学安排为三课时。第一、二课时实质上是研究课的准备环节,第三课时即为研究课。在前两个课时中,我给学生印发了两页材料,一页是“鲁讯诗八首”:《别诸弟》(1900年)、《自题小像》(1903年)、《自潮》(1932年)、《答客诮》(1932年)、《题〈呐喊〉》(1933年)、《题〈彷

5、徨〉》(1933年)、《题三义塔》(1933年)、《无题·万家墨面》(1934年);另一页是报纸文摘和《〈呐喊〉自序》的结构线索表。印“鲁讯诗八首”,不仅扩充了教材容量,而且将鲁讯的八首诗串接起来能够起到使学生对鲁讯的生平思想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认识的作用。准备研究课的时候,适值报纸大量刊载“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年”的各种图文的时候,这使我如鱼得水,于是抓住这一契机,给学生印了《谈天说地·金庸与池田大作对话录》的谈论鲁讯的部分和“新文学星座”中孙郁介绍鲁讯的文章。为了方便学生自读《〈呐喊〉自序》,我还给学生印发了这篇

6、课文涉及到的鲁讯“怎样写起小说来”的思想发展线索。有了上述的准备,使可以实施“学生提问,教师答疑”这一模式的研究课了。  如果不是上研究课,第三课时一开始便开采用学生提问的方法,起于自然起,而止于可以止。但作为研究课,这未免有随意性之嫌,因此我想,倘不把问题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担心听课评课的老师不予认同,这涉及到研究课与平时课的区别问题,姑且不论。只说课堂教学设计,便增生了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就是,以课文开头的“梦”为引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文以载道,我捕捉到《〈呐喊〉自序》的“道”即是贯穿鲁讯先生思想发展脉络中的

7、爱国主义精神。于是我确定了回答学生问题的主线是爱国主义思想促使鲁讯先生最终写起小说来的。  课堂教学环节是:  第一环节:教师先指出《〈呐喊〉自序》第一段是统帅全篇的,其中“梦”字是文眼,请学生解读之。然后教师陈述自己的意见,讲全文有五处写到了“梦”,除了单四嫂子那一处的“梦”是自然概念外,其他四处使用“梦”字都有其隐含意义,强调读书时应着重对关键词的多义性进行准确理解。  第二环节:请学生就课文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在表述教师意见时,提请学生重视对全文使用九处之多的“寂寞”一词准确把握。指出“弃医从文”是鲁讯思想发展

8、的一个重大转折。  第三环节:请学生就课文第二部分提出问题。结合学生问题,教师重点讲解的地方有三处。一处是“北京蛰居”段落中的描写部分;另一处是钱玄同与鲁讯的对话部分;再一处是如何理解文中“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这层意思。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指出《〈呐喊〉自序》的底蕴是鲁讯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用鲁讯诗句“我以我血荐轩辕”证之。最后强调从“做人”的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