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阅读的主权还给学生

把阅读的主权还给学生

ID:22553847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把阅读的主权还给学生_第1页
把阅读的主权还给学生_第2页
把阅读的主权还给学生_第3页
把阅读的主权还给学生_第4页
把阅读的主权还给学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阅读的主权还给学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把阅读的主权还给学生李建林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感受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情趣。阅读教学中感受和领悟的主体是学生。《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作为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注重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唤起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使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

2、生都拥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的机会。一、转变教学观念,肯定个性化解读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作为阅读主体之一的老师,实际上是与学生平等的,身份都是“读者”。在传统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代替了学生鲜活的思维和表达,学生的“听话”掩盖了学生的“刁钻”。老师的“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权威霸占了学生的个性话语权。我们提倡个性化阅读,提倡建立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间平等的对话互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学会倾听,成为学生阅读活动中的合作伙伴,去更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使学生真正深入文本,并将其内化为自己人文修养的一部分。例如在指

3、导学生自主阅读《孔雀东南飞》时,笔者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在初步感悟诗情、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请分别用焦母、焦仲卿、刘兰芝的角度来诠释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创设的情境给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和自主创造空间,所以,学生的讨论非常热烈。《孔雀东南飞》因其篇幅较长,历来是中学语文教材中难教的篇目,而这样的设计正是化难为易,化生涩为易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中或多或少都会有跟《孔雀东南飞》中朦胧的感情相似的内容。只要他们能够理解诗句的大意,个性解读就不成问题。结果学生们仿佛是将古今中外几千年的爱情故事做了一次梳理总结。因此,作为语文教师

4、,我们不必怀疑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必怀疑他们对作品的领悟能力。事实上,学生有时惊人的领悟力也着实让教师惊叹。二、转变教学方式,允许多元化解读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师应该经常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常说“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师道尊严”仍在作祟,老想把自己的理解上升成标准答案,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出来的只是“传声筒”式的学生。我们应该带着学生走向文本,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允许多元化解读。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的确,每位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学习方式、情感需

5、求、生活经验等不同,使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就不可能完全一致。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时,重点是就作品的主题让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分析。笔者主张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教师应主动放弃权威身份,鼓励同学们从多重视角对文本主题进行解读。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新课标的革新目的才不致落空。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哈姆莱特》的主题不尽相同:从历史传统的视角,揭示了人文主义者的反思主题;从观众审美的视角,揭示了惊心动魄的复仇主题;从道德批判的视角,揭示了对罪恶欲望的抨击主题;从古典主义的视角,揭示了悲剧英雄的抗争主题;从现

6、代哲学的视角,揭示了人类本体的认识主题;从心理分析的视角,揭示了恋母情结主题。确实,“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形象的山尚且如此,何况是读抽象的文本呢?所以,教师要抓住一切契机,努力在引导的基础上,将阅读、鉴赏、评论的权利交给阅读的主体——学生。课堂上允许多元化解读,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存在。对同一个问题,允许有不同的见地。允许学生带着疑问离开课堂。三、转变教学评价,鼓励创造性解读创造性阅读重在“创新”,就是让学生审视文本,跳出文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阅读。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作品包括具有未定性的文

7、本和读者阅读过程中的具体化,二者结合才是完整的作品。也就是说,作品是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就是文本的再创造过程,也是作品得以真正实现的过程。由此而看,阅读过程是读者与作品与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过程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接受美学认为,读者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文本的再创造过程。作品是与读者共同创造、共同完成的。教师的责任就是遵循接受的规律,让学生成为“作品的最后完成者”。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

8、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文本的多义性决定了语文阅读的创造性。只有对文本深入地思考、质疑、拓展、迁移,才能读出一般人读不到的东西。例如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