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普遍与推扩普遍——驳黄裕生《普遍伦理的出发点》

抽象普遍与推扩普遍——驳黄裕生《普遍伦理的出发点》

ID:22560469

大小:94.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0-30

抽象普遍与推扩普遍——驳黄裕生《普遍伦理的出发点》_第1页
抽象普遍与推扩普遍——驳黄裕生《普遍伦理的出发点》_第2页
抽象普遍与推扩普遍——驳黄裕生《普遍伦理的出发点》_第3页
抽象普遍与推扩普遍——驳黄裕生《普遍伦理的出发点》_第4页
抽象普遍与推扩普遍——驳黄裕生《普遍伦理的出发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抽象普遍与推扩普遍——驳黄裕生《普遍伦理的出发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抽象普遍与推扩普遍——驳黄裕生《普遍伦理的出发点》摘要:先验思路面对着超越者如何超越的理论困境,以之为理论基础的普遍伦理理论也有同样的困境,故根本不能把普遍伦理理论作为现成的方法裁剪儒学。在儒学中,天道一贯为心性而呈现为万物,构成亲亲尊尊、君臣父子之关系,并在视听言动中推扩而普遍,根本没有超越困境。与爱无差等相反,爱有差等在思路上完全圆融无碍,是真正可以贯彻于生活而解释生活的。本文还驳斥了黄裕生对亲情的误解,乱用逻辑等。关键词:抽象普遍推扩普遍伦理规则一、问题如何可能:近代历史境遇近代以降,西方的全面挑战使中华民族遭遇严峻的生存危机。西方对于近代中国,不但是一个迥异的文明,更是

2、一个强势文明。这个文明的坚船利炮迫使中国审视西方,使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相观照而构成与中华文明的区分。区分使西方被命名为现代(或现代文明),遭遇西方冲击以前的中国被命名为传统(或传统文明)。回溯地审视和命名,近代中国面对的挑战是现代性挑战以及民族复兴蕴含的对现代性的超越。面对挑战,中华文明积极回应,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作了艰难努力。具体到学术上,有一些重大命题就是现代性挑战在学术上的回响,诸如:中国有无哲学,儒学是不是宗教,中国文化中有无民主精神、科学精神、自由精神,等等。这些问题相继成为近代中国学术的历史-时代问题。[1]黄裕生的问题,正是近代历史主干中的学术枝藤上的一颗现代之

3、瓜。提出如此问题的境域,除了近代历史这一大背景,还有当下的历史境遇。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几乎一直处于挑战-回应的挣扎中,并且对挑战的回应总是比较被动,牵制于西方,至今仍基本是随着西方的时代主题之变迁而变迁。对黄裕生而言,他提出问题的“国际大气候”正是目前西方学术界对普遍伦理的可能性的热切追踪,他的问题正是西方话语霸权在当下中国的投射。当然,我在此还不是对黄裕生的问题本身作评价,而首先是想说明,他的问题境域、问题方式和问题结构与“中国有无哲学”等等是毫无二致的。因此,在思路上,黄裕生的问题根本不新颖,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换了一个投射域而已。黄裕生在《普遍伦理学的出发点:自由个体还是关

4、系角色?》[2]一文中,以普遍伦理为标准投射儒学,提出其核心问题:儒学是否或有无普遍伦理(规则、精神和思想资源)?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通常有两种:一是“有”,包括“较为丰富”这样的模糊性回答;一是“无”,包括“较为稀薄”这样的模糊性回答。黄文持后一答案。不过,回答“有”还是“无”,都只是通常的回答方式。这样的回答已经承认了黄裕生的基本预设、问题境域、问题方式和问题结构等等,概言之,承认了发问者的问题逻辑。问题之为问题,乃在于它敞开了一片境域,让生存活动指向问之指向。“任何发问都是一种寻求……作为一种寻求,发问需要一种来自它所寻求的东西方面的事先引导”,[3]我们总已经活动在对被发问

5、者(或者对象)的某种领会中了,问题之问敞开的境域已经为答案指示了方向。因此,接受诸如黄裕生这样的问题逻辑,答案就只能在有与无之间徘徊。黄裕生的问题逻辑的确敞开了某种境域。但这是何种境域呢?其问题境域是在近代史中展开的现代性挑战;其问题的基本预设是形而上学的先验思路即寻求绝对普遍性及其超越;其问题方式是按照某一既定的现成标准对对象发问,此方式指向现成的投射域,追问投射域中是否有某种预先设定的现成的东西(此东西即标准),是故这种问题方式遵循的是现成化的符合论思路;其问题结构是存在论的有无结构即“儒学有无普遍伦理”。(这里和下文都常常省去了规则一词)问题逻辑牵引着发问者和回答者的视域

6、,使双方的视域都在形而上学的封闭境域中展开。由黄文的问题逻辑派生出的黄文的基本论证逻辑也非常简明,有如下两层:第一层。大前提:基于自由个体的伦理才是普遍伦理,基于关系角色的伦理不是普遍伦理(第13页);小前提:儒学伦理基于关系角色(第19页);结论:儒学无普遍伦理,或者:儒学伦理不是普遍伦理。第二层。大前提:只有普遍伦理才是天然正当的,才能承担世界史(第21页等);小前提:儒学伦理不是普遍伦理;结论:儒学伦理不能承担世界史。进一步的推论则是:如果要使儒学有普遍教化能力从而承担世界史,就必须发掘儒学的普遍伦理资源(第24页)。如果承认黄裕生的问题逻辑,那么他的论证就是无懈可击的。

7、是故,面对诸如黄裕生这样的问题,如果不回到问题之前,瓦解其问题逻辑,是根本不可能有效地回应和击破它的。二、源理论的困境:抽象普遍伦理的形而上学困境黄裕生提出和讨论问题的旨归在于解释生活。他认为,寻求普遍伦理,或者在儒学中发掘普遍伦理资源,是因为象中国文化这样的文化因为缺乏或者没有普遍伦理资源,无力承担世界史(第21页),所以,为了让中国文化承担世界史,就需要发掘其中的普遍伦理资源。并且,寻求普遍伦理也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公正(正义)、合理的关系社会”(第18页),等等。这些都说明,黄裕生具有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