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

带领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

ID:22562455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30

带领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_第1页
带领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_第2页
带领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_第3页
带领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_第4页
带领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_第5页
资源描述:

《带领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带领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带领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内容提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池水碧波荡漾是因为源头不断有活水流入;那么,使学生敞开心扉、有的可说、有事可写的作文的“源头活水”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引导学生深入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培养他们对生活独特而敏锐的感受能力,是使他们将郁积于胸的情愫流泻于笔端,将撩拨心扉的美好瞬间化作永恒的记忆,从而在生活中升华作文,在作文中再现生活的有效途径。而通过饶有趣味的练笔方式,将他们感知的生活再现出来,则是写出好文章的卓有成效的好方法。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带领学生去

2、寻找这“源头活水”。主题词:源头活水观察积累写作带领学生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单位:北京十二中草桥分校廖静通讯北京市丰台区草桥东路26号邮政编码:100067:67503066——23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①池水碧波荡漾是因为源头不断有活水流入;那么,使学生敞开心扉、有的可说、有事可写的作文的“源头活水”是什么呢?“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做成什么文字”,“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愿活泼的流个不歇。”②可见,引导学生深入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培养其对生活独特而敏锐的感受能力,是

3、使他们将郁积于胸的情愫流泻于笔端,将撩拨心扉的美好瞬间化作永恒的记忆,从而在生活中升华作文,在作文中再现生活的有效途径。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时(当时在一所普通校任教),我给学生留了一篇作文《记一件小事》,要求讲了很多:构思要新,语言要美,要有铺陈、渲染,什么明线、暗线交叉,意脉暗转,文眼巧设,蓄势与照应等等,所有这些“文学创作”上的技巧全拿过来要学生掌握并运用到作文中,结果全班只有一个学生写得很好,我十分高兴地表扬了他一番,后来才发现他是抄写的,责问他时,却回答说:“您的要求我做不到,只能抄。”还十分理直气壮。在以后的写作文过程中,我惊讶地

4、发现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并惧之如虎,作文能力可想而知更无点滴提高。于是,我四处找原因:与同事讨论,找学生谈话了解情况,并学习了一些理论著作等,最后叶圣陶先生的一段话给我解除了疑惑。他说:“从前以为写文章是几个读书人特有的技能。那技能奥妙难知,几乎同于方土的画符念咒。这种见解必须打破。现在我们要相信,不论什么人都可以写文章,乃至店铺里的店员、码头上的搬运工,都可以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生活。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捐上一读书人或者一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

5、更见丰富,更见充实。能写文章算不得什么好夸耀的事,不能写文章却是一种缺陷,这种缺陷同哑巴差不多,对生活有相当大的影响。”他又说:“其实国文所包括的范围很宽广,文字只是其中一个较小的范围,文字之外,同样包在国文的大范围里头的还有非文字的文章,就是普通文,这包括书信、宣言、报告书、说明文等等应用文,以及平正地写状一件东西载录一件事情的记叙文,条畅地阐明一个原理发挥一个意见的论说问。中学生要应付生活,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就不能不在文字之外,同时以这种普通问为对象。”③读了叶老的这段话,我恍然大悟,原来作文能力是一种普普通通,而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那么

6、一种能力。于是学生们的“作文好不好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想当作家”的“宣言”我也理解了,那其实是某些教师给他们的错误印象。循着叶老的思路,我心中有了对作文能力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形成了一套训练学生作文能力的虽不成熟但较以前更有效的方法:(一)“如要创造,第一要观察。”(鲁迅语)观察是写作的基石,没有观察的积累,就没有写作的素材;“美是到处都有的,只有真诚和富有情感的人才能发现它。④”用“真诚”去感受生活,是用心观察的“源动力”。思考是写作的枢纽,没有思考就不会有深刻隽永的文章,因为观察所得的表象只有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思考,才有可能提炼

7、出人生的真谛。以情激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现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想法、感情和词语。⑤”要激励学生以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为了在《复活》中写出真实可感的牢狱生活,不顾自己的尊贵身份,主动蹲了几个月的监狱的勇气,克服困难,创造一切观察条件。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以饱满的激情面对观察中暂时的寂寞和困惑,下“深水”而非“蜻蜓点水”似的体验生活呢?我的主要做法有:(1)运用挂图、广播、电视、CAI课件、网络、背景音乐等现代教育媒体,营造直观、生动的生活化情景

8、,使他们获得丰富的个体体验;(2)通过“活动—探究”、“自主—合作”等综合性学习方式,如报告、演讲、辩论、研究、表演、朗诵、解说、文学社、手抄报、广播站等生活化活动,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