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重传感器的选型要求

称重传感器的选型要求

ID:22571867

大小:141.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30

称重传感器的选型要求_第1页
称重传感器的选型要求_第2页
称重传感器的选型要求_第3页
称重传感器的选型要求_第4页
称重传感器的选型要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称重传感器的选型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文档可编辑称重传感器的选型要求发布时间:2009-9-27称重传感器的选型应根据应用情况入手,从传感器支撑点的数量、量程、精度等级、环境适应性等几个方面进行选择。称重传感器量程的选择根据经验,一般应使传感器工作在其30%~70%量程内,但对于一些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冲击力的衡器,如动态轨道衡、动态汽车衡、钢材秤等,在选用称重传感器时,一般要扩大其量程,使传感器工作在其量程的20%~40%之内,使传感器的称量储备量增大,以保证传感器的使用安全和寿命,避免超载。按照使用到额定量程60~70%的建议,假设传感器个

2、数为N,单只传感器量程为m,料仓自重加上满料重量的总重为,则在已知M和N的情况下,按如下公式计算m:确定此范围后,在传感器规格里面选择最满足此范围的传感器即可。称重传感器精度等级的选择对称重传感器等级的选择必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A、要满足仪表输入的要求。称重仪表是对传感器tq的输出信号经过放大A/D转换等处理之后显示称量结果的。因此,称重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必须大于或等于仪表要求的输入灵敏度值,即将传感器的输出灵敏度代入传感器和仪表的匹配公式:  计算结果须大于或等于仪表要求的输入灵敏度。B、要满足整台电子秤准确度

3、的要求。一台电子秤主要是由秤体、传感器、仪表三部分组成,在对传感器准确度选择的时候,应使传感器的准确度略高于理论计算值,因为理论往往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如秤体的强度差一点,仪表的性能不是很好、秤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等因素都直接影响到秤的准确度要求,因此要从各方面提高要求,又要考虑经济效益,确保达到目的。环境适应性选择技术资料专业分享WORD文档可编辑用于称重系统中的传感器,一般都要长期工作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经受温度、湿度、粉尘、腐蚀等的考验,故必须事先对传感器密封型式做出较合理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点:注意工作温度范

4、围:对于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传感器常采用耐高温传感器;另外,苛刻的场合还须加有隔热、水冷或风冷等装置。选择适当的密封形式:粉尘、湿热对传感器造成较大的影响。应选择适当密封形式的传感器,并且在安装时注意避免粉尘、湿热对传感器的影响。选择适当的材质:在酸、碱等腐蚀性较高的环境下,应选择抗腐蚀性能好的不锈钢材质且密闭性好的传感器。  选择防爆型:在易燃、易爆环境下工作的传感器对防爆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必须选用防爆传感器,注意电缆线引出头的防水、防潮、防爆性等。称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发布时间:2009-9-26称重传感器是称

5、重、计量系统中的基础元件,用于感知重量信号并将重量信号转换为mV电压信号,由二次仪表或上位机系统进行进一步处理,传感器的正确选型和使用,是非常关键的,直接影响计量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称重传感器的起源和发展193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E.Simmons(西蒙斯)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A.Ruge(鲁奇)分别同时研制出纸基丝绕式电阻应变计,以他们名字的字头和各有二位助手命名为SR-4型,由美国BLH公司专利生产。为研制应变式负荷传感器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1940年美国BLH公司和Revere公司总工程师A.Thu

6、rston(瑟斯顿)利用SR一4型电阻应变计研制出圆柱结构的应变式负荷传感器,用于工程测力和称重计量,成为应变式负荷传感器的创始者。1942年在美国应变式负荷传感器已经大量生产,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称重传感器的发展经历了70年代的切应力负荷传感器和铝合金小量程负荷传感器两大技术突破;80年代称重传感器与测力传感器彻底分离,制定R60国际建议和研发出数字式智能称重传感器两项重大变革;90年代在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中不断纳入高新技术迎接新挑战,使称重传感器技术得到极大的发展。称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的

7、工作原理:弹性体(弹性元件,敏感梁)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使粘贴在他表面的电阻应变片(转换元件)也随同产生变形,电阻应变片变形后,它的阻值将发生变化(增大或减小),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mV电压),从而完成了将外力变换为电信号的过程。称重传感器常用术语解释技术资料专业分享WORD文档可编辑灵敏度:加额定载荷或无载荷时,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差值。单位用mV/V表示。综合误差:依据OIML R60,精度等级(国内一般为C3级,分度数3000),±%F.S额定输出。重复性: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对传感

8、器反复加载到额定载荷并卸载,在加载过程中同一负荷点上输出点的最大差值对额定输出的百分比。滞后:从无载荷逐渐加载到额定载荷然后再逐渐卸载,在同一载荷点上加载和卸载输出量的最大差值对额定输出值的百分比。非线性:由空载荷的输出值和额定载荷时的输出值所决定的直线和增加负荷之实测曲线之间最大偏差对额定输出值的百分比。蠕变:在相同条件下,对传感器反复加载到额定载荷并卸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