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教学设计

《青花》教学设计

ID:22572338

大小:5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0

《青花》教学设计_第1页
《青花》教学设计_第2页
《青花》教学设计_第3页
《青花》教学设计_第4页
《青花》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花》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青花》教学设计(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小学福建南安362300)  教材简析:  《青花》是小学语文S版第十二册“中华文化”这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讲读课文,《青花》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艺瓷人的执着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写“鬓、访”等7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精湛、弥补、遗憾、两鬓斑白、探访、锲而不舍、纷至沓来、迷惘、嬉戏、郑重其事、如饥似渴

2、、茅塞顿开”等词语,注意积累语言。  通过研读文本,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对青花瓷艺人追求完美、创新精神的赞美之情;了解中国青花的历史和成就,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了解文中的儿子在“修复——复制——自制”这一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和曲折的心路历程。  教学难点:  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的含义和对青花瓷艺人执著创新的赞美之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205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

3、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教学中,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方法,以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为线索,充分尊重、依靠、服务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自主阅读,自我体会,认真分析,相互交流,加深理解,努力融人文的熏陶与语言的训练于一体,引领学生在享受情感体验的同时,发展自身的潜能,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  ①教师准备:关于青花瓷的多媒体电脑课件和文字材料、图片、歌

4、曲等。  ②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青花瓷的资料。  教学过程:  1.创情境——导课探疑  (1)课件出示青花瓷图片,配合播放歌曲《青花瓷》,让学生谈谈欣赏青花之美后的感受。  (2)学生自读课后的“学习链接”,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青花瓷的资料,认识青花。  (3)揭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设计意图:“以境促思,以思促说。”在这有声有色的情境中,触动学生的心灵,开启情感之窗,盘活生活资源,活跃课堂气氛,催生说话的欲望,再由学生质疑入手,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既激活学生的思维,又激发他们读书的愿望,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文本,为下面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5、  2.搭平台——引导对话  自读课文,与文本对话。  一读: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生字词多读几遍,并把它们画出来,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或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词义。  二读:读、思、画结合。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读课题时提出的问题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的就动手画一画,再读一读。  三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分别做上记号,准备在小组内交流互动。  四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反复朗读,认真揣摩的感情,并试着有感情朗读。  教师巡视,及时为学困生提供帮助。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

6、这个环节应该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学过的理解词句的方法,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小组合作,同伴互助。  (1)小组长检查生字词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及时纠正易错读音。如:“鬓”“锲”“嬉”“惘”“窥”等。  (2)各自汇报自学所得。  (3)提出疑问。小组长记下暂时无法释疑的问题待全班交流。  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肯定、赞赏。  (设计意图:一方面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另一方面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体验成功的愉悦。)  品读悟情,与对话。  (1)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想想表达了

7、怎样的感情?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对话。(可以写批注,可以感悟朗读,可以创意复述等)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表达的过程。重点句段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选方式与深入对话,体会所要表达的情感。)  全班交流,多向互动。  (1)七嘴八舌释疑惑。  ①让学生说说通过读课文自己知道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②质疑释疑。  (2)勤读悟评文中情。①学生朗读,谈体会,评读相结合,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②教师参与引读、评读、范读,齐读,一次次激起学

8、生情感的波澜。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