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场地岩土勘察案例浅析

建筑场地岩土勘察案例浅析

ID:22572907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建筑场地岩土勘察案例浅析_第1页
建筑场地岩土勘察案例浅析_第2页
建筑场地岩土勘察案例浅析_第3页
建筑场地岩土勘察案例浅析_第4页
建筑场地岩土勘察案例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场地岩土勘察案例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建筑场地岩土勘察案例浅析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地质勘察工作量大且内容繁杂。本文结合某工程案例,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了分析评价,对不均匀地基稳定性验算与地基加固处理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为地基设计方案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地质勘察案例分析不均匀地基分析判定处理措施    一、工程案例分析  广东某住宅小区1、2号楼,建筑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处于详细勘察阶段,建筑面积分别为7353m2。2456m2,地上5层,框架结构。地质岩土勘察结果及地质特征如下:  1、地层  本次勘察表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从上至下按成因类型可分为①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

2、4ml);②第四系冲积层(Q4al);③残积层(Q4el);④基岩层(c)。整个场地内各岩土层性状及物理力学指标变化较大。  2、地下水  场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冲积成因中粗砂层及灰岩裂隙溶洞中,前者属第四系孔隙潜水类型,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丰富。后者属基岩裂隙水,水量分布不均匀。  二、工程地质分析与判定  1、场地类别和场地土类型  根据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规定,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本场地处于该地震烈度区内,建筑物按有关规定设防。由于场地未要求获取实测剪切波速值Vs,本报告按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用内插法估算剪切波

3、速值。其中①层取140m/s,②I层取l75m/s,②2层取l00m/s,②3层取175m/s,②4层取212m/s,②5层取200m/s,②6层取200m/s,②7层取lOOm/s,③层取225m/s;按土层的平均厚度计算场地等效剪切波速值Vse为168.4m/s,场地土类别为中软土,基岩埋深11.60~15.50m,介乎3~50m之间,场地类别为II类,根据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建筑抗震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0.17,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05g,建筑物请按有关规定设防。本场地

4、不考虑砂土地震液化问题。场地类别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O021-2001)划分,岩土工程勘察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为乙级。  2、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根据钻孔揭露,场区位于石灰岩地区,勘察时未发现断裂及全新统构造痕迹,但下伏灰岩有隐伏溶洞存在,属于不均匀地基,对场地稳定性影响较大,在采取地基处理或结构上的技术措施后,方可进行拟建建筑物施工。  三、不均匀地基加固处理措施  由于不均匀地基的地基岩土在纵向和横向上物理力学性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地基反力的集中现象比均匀地基更为明显,基础设计若不采取某些措施

5、,易给建筑物埋下安全隐患,对于此类地基基础设计除应沿基础纵横向而设分布钢筋外,一般情况下,还应采取如下地基处理措施:  (1)对于建造于不均地基土上的建筑物基础应加大基础刚度。  (2)建筑物应尽量避免采用不同的基础型式。  (3)同一建筑物基础不应置于岩土性质绝然不同的地基岩土层上。  (4)对于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单独柱基应沿基础纵横两个主轴方向设置系梁,特别是各柱基重力荷载代表值差异明显的柱基或各柱基埋深差较大的基础。  (5)对于桩基应设置桩帽(单桩)或桩承台(多桩)且沿纵横主轴方向设置系梁;特别是桩底持力层差异较大的桩基础。  (6)对于设置于不均匀地基岩土上的桩基础,其

6、桩顶和桩底应设置不小于1m的箍筋加密区,若采用预制桩应采用高强预应力管桩。  (7)对于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宜设置基础圈梁。  四、工程设计参数的建议  本工程根据现场对土岩鉴定、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岩试验成果,结合相关的规程、规范,综合给出主要设计参数建议值,如表1。  五、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分析  1、天然地基浅基础可行性分析  根据拟建工程特点及场地地基条件,拟建1号楼(5层)、2号楼(5层)荷载较大,场地浅部地基土承载力较低,且ZK6、ZK12、ZK13孔存在软弱地基土层—淤泥质土层,且埋藏较深,场地地下水丰富,不宜采用换层法处理地基,天然地基不能满足结构荷载

7、需求,不宜采用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型式。  2、人工复合地基浅基础可行性分析  拟建1号楼(5层)、2号楼(5层)建议采用深层搅拌桩或CFG桩法对上部地基土层进行加固处理,使之满足拟建建筑物基础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以④2层微风化灰岩为桩端持力层,预计桩长为11.60~15.50m之间,实际搅拌深度可根据场地地质条件适当调节。配以浅基础一条形基础。搅拌桩的承载力特征值通过现场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荷载试验确定,初步设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