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下穿建筑物专项的施工方案

盾构下穿建筑物专项的施工方案

ID:22573917

大小:1.52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30

盾构下穿建筑物专项的施工方案_第1页
盾构下穿建筑物专项的施工方案_第2页
盾构下穿建筑物专项的施工方案_第3页
盾构下穿建筑物专项的施工方案_第4页
盾构下穿建筑物专项的施工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盾构下穿建筑物专项的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珠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施工18标盾构下穿建筑物专项施工方案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专项方案一、编制依据1、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工程18标南洲站~沥滘站区间平纵断面及洞门设计布置图;2、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18标工程南洲站~中间风井建筑物调查报告;3、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18标工程南洲站~中间风井区间盾构推进监测方案;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5、《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二、工程概况2.

2、1工程简介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南洲站~沥滘站区间(简称“南沥区间”)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本次设计起点为南洲站,终点为沥滘站。根据广东广佛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穗铁广佛建会【2012】68号会议纪要,盾构从南洲站始发,中间风井吊出;再根据拆迁情况而实施从沥滘站始发,中间风井吊出。起点为南洲客运站、向东南方延伸,途经南环立交、沥滘水道,进入沥滘村。区间沿线地形平坦,地面高程为7.87~10.32m,沥滘村沿线密布建筑物群。盾构区间上方主要有南环高速公路等构筑物;沿线两边主要有南洲大酒店(A7)、大量居民房等建筑物。工程由两台Φ6250海瑞克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进行施工。先后施工上

3、行线和下行线隧道,盾构从南洲站东端头下井始发,掘进至中间风井吊出。本区间隧道由上、下行线两条隧道构成,区间最大覆土厚约32.2米,最小覆土9.5米。区间最小曲线半径为350米,线间距约12.5米。线路纵坡设计为双向坡,最大坡度为29‰。本区间穿越海珠区南洲街三滘经济社、南洲二手车市场,穿越土层主要为<3-1>冲洪积层—砂层、<3-2>冲洪积层—砂层、<4-1>冲洪积层—粉质粘土、<4-2>18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珠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施工18标盾构下穿建筑物专项施工方案河湖相沉积层—淤泥质土、<5-1>可塑状残积层—粉质粘土、<5-2>硬塑状残积层—粉质粘土、<6>岩石

4、全风化带、<7>岩石强风化带、<8>岩石中风化带、<9>岩石微风化带。2.2土层特征区间隧道通过的地层主要由<3-1>、<3-2>、<4-1>、<4-2>、<5-1>、<5-2>、<6>、<7>、<8>、<9>等组成,地质条件复杂、坡度大、所经过建构筑物种类多,施工难度大(见图2-1)。场地地层分布自上而下详细描述如下:图2-1根据详勘资料,结合区间地质纵断面,共划分为9个岩土层,个别土层再细分亚层。自上而下依次为:(1)人工填土层(Q4ml)杂填土、素填土:杂色、棕红色、黄绿色、灰褐色、灰白色,松散-稍密,湿-稍湿。素填土的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积的粉质粘土和中细砂碎石垫层;杂填土混杂瓦

5、片、砖块和混凝土碎块等建筑垃圾,0.0~0.3m多为砼、沥青路面,以下多为粘性土,局部耕植土。本区间内普遍分布。厚度0.20~8.90m,平均厚度2.43m。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1〉”。(2)全新统海相冲积层<2-1>淤泥或淤泥质土(Q4mc)灰、深灰色,软塑~流塑,粘性强,滑腻,沾手,难成形,略具臭味,含朽木及贝壳,局部含粉细砂及夹薄层粉细砂。厚度0.40~7.80m,平均厚约3.03m。主要分布于珠江两岸人工填土下,为特殊地质。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2-1〉”。<2-2>淤泥质砂(Q4mc)18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珠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施工18标盾构下穿建筑物

6、专项施工方案深灰色,以粉细砂为主,局部为中砂,含约20~30%淤泥或淤泥质成分,松散、饱水,有泌水现象,局部地段为淤泥与淤泥质砂互层状分布。厚度0.30~4.20m,平均厚度2.04m。沿线普遍分布于淤泥质土下部,为特殊地质。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2-2〉”。(3)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3-2〉层冲积-洪积中粗砂层(Q3al+pl):由冲积、洪积作用而形成,主要为中砂,其次为细砂、粗砂、砾砂,灰白色、灰色、浅黄色,松散~中密,饱和,局部含砾石,含粘粒,颗径较均匀,级配差。分布不连续,多与冲洪积土层呈现相间分布。厚0.70~12.80m,平均厚度5.23m。在图、表上的

7、代号均为“〈3-2〉”。(4)河湖相沉积土层(Q3al)〈4-1〉粉质粘土:黄褐色、棕红色、灰白色,可塑,局部硬塑。冲积-洪积而成,以粘为主,质较纯,为中等压缩性土层。局部含砾砂。在局部为稍密状粉土。本区间内普遍分布。厚度为0.35~6.40m,平均厚度2.66m。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4-1〉”。〈4-2〉淤泥质土:灰黑色、深灰色,软塑-流塑,饱和。河湖相沉积,含腐植物(有机质、朽木),味臭。以粉粘粒为主,质较纯,局部含少量细、中砂,间夹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