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路径探讨

女性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路径探讨

ID:22586814

大小:5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30

女性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路径探讨_第1页
女性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路径探讨_第2页
女性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路径探讨_第3页
女性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路径探讨_第4页
女性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路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女性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路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女性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路径探讨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和女子院校的成功办学经验,立足我国女性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我们可以从培育先进的性别文化、构建良好的学术文化、建设适切的教学文化、培植创新的社团文化以及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等五个方面,构建我国女性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文化,有效促进我国女性创新人才培育,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关键词:女性创新人才;大学文化;路径  :G40-055 :A :1672-4038(2012)05-0018-04  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表征,更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需要大批创新人才。但目前我国

2、创新人才。尤其是女性创新人才十分紧缺。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女性人口达65287万人,占总人口的48.73%,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庞大人力资源群体,而女性科学素养却偏低,女性创新人才比重很小,一项针对北京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调查表明,北京市女性的科学素养比男性低4.4%,差距较大:另据调查,我国两院中女院士仅占5.6%,在国家863计划专家组中,没有女性成员,973计划选聘的首席科学家中,女性仅占4.6%。因此,培养女性创新人才。刻不容缓。高等院校是培养女性创新人才的主阵地,我国各类高校、尤其是普通本科院校必须发挥好女性创新人才的培育功能,以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3、。如何培养女性创新人才?根据国内外著名大学和女子院校的成功办学经验以及我国女性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从大学文化的视角分析,其培育的路径,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育正确的性别文化观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刘易斯·推孟做了一个关于创造力与人格因素之间关系的著名实验,在长达五十年的时间内,追踪调查了一千五百多名智力超常儿童,研究结果表明,在智力上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差别不显著,但人格因素却是一个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独立的人格、坚强的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对个人的成就影响很大。创新是一个充满艰辛的探索过程,严峻地考验着创新主体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坚强的信念和百折不回的

4、毅力,这要求创新主体必须拥有自信、独立的人格,产生强烈的创新愿望。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不断追求自我实现与超越。因此,独立人格是一个人创新行为的动力源泉,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心理支持基础。  我国部分女性,包括女大学生因受传统性别文化观念的影响,缺乏自主独立的人格意识,与女性创新人才培养要求不相适应。据广州市妇联于2010年4月发布的《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红皮书》显示,近六成女大学生愿嫁“富二代”,近四成女生愿嫁“铁饭碗”,三成女大学生认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个调查结果,令我们对女大学生缺乏“四自”意识、独立人格意识的现状感到担忧。  因此,培育女性的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

5、是培养女性创新人才的首要条件,而培育女性创新人才所必需的独立人格,有赖于大学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要将男女平等、两性和谐、“四自”精神等先进的性别文化观念,全方位地渗入到教育理念、教育制度、课程建设、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等大学育人的全方位,使先进的性别文化内化为大学精神,潜移默化地加强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女大学生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潜能。  二、构建良好的学术文化  因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盲目崇拜书本和学术权威,长于知识传承,短于质疑创新,这种大学学术文化环境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近年来,温家宝总理在不同场合向高等教育界强调“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是“大学的灵

6、魂”,对女性创新人才培养而言,大学良好的学术文化环境更为重要。第一,良好的学术文化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土壤。有助于学生批判思维的培育。批判思维是打破思维定势与惯性,克服思维惰性的能动思维,鼓励学生对待一切事物,敢于问为什么,勇于质疑,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自觉,是创新人才创新意识的源泉。“一流大学是在质疑环境中逐步形成的,杰出人才只能在不断提问、不断思考的氛围中茁壮成长。”第二,良好的学术文化,能有效改变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认知等心理和人格因素现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第三,良好的学术文化对提升女性创新人才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意义更为重要。因为,一方面,良好的学

7、术文化氛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水平直接影响人的创新能力;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和女子院校的成功办学经验,立足我国女性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我们可以从培育先进的性别文化、构建良好的学术文化、建设适切的教学文化、培植创新的社团文化以及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等五个方面,构建我国女性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文化,有效促进我国女性创新人才培育,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关键词:女性创新人才;大学文化;路径  :G40-055 :A :1672-4038(2012)05-0018-04  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表征,更是国家竞争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