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t技术在洞头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tst技术在洞头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ID:22592124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tst技术在洞头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_第1页
tst技术在洞头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_第2页
tst技术在洞头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_第3页
tst技术在洞头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_第4页
tst技术在洞头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tst技术在洞头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TST技术在洞头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隧道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地质灾害,超前地质预报在隧道施工中非常必要,而众多手段中,TST技术有着明显的技术优点。本文在介绍TST超前预报技术基本原理及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应用TST技术对顶效II号隧道的地质情况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解决断层破碎带的预报问题。  关键词:超前地质预报;TST技术;滤波;偏移成像;溶蚀;节理破碎带;    前言  地质超前预报的主要目的是预报灾害性地质对象,其次是基本地质要素。灾害性地质对象包括断裂构造、含水体、溶洞、含瓦斯构造、

2、岩爆地段等;基本地质要素包括地层岩性、工程类别和力学性状变化等。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就是利用一定的技术和手段收集隧道所在岩体的有关资料,并运用相应的理论和规律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施工掌子面前方岩体情况或成灾可能性做出预报[1]。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有很多种,如导坑、钻探、无损探测方法(如地震和地质雷达)。目前应用的超前预报技术有负视速度法、水平剖面HSP(HorizontalSectionProfile)、TSP203(TunnelSeismicPredic-tion)[2]、TRT(TrueReflec

3、tionTomo-graphy)和TST(TunnelSeismicTomo-graphy)等,这些技术都属反射波地震预报技术[3]。其中,TST较其它方法具有能获得不同横向偏移距资料的特点,更能可靠地确定前方围岩的速度分布,提高地质体的定位精度,保证偏移图像位置的真实性。在数据处理技术上,TST采用的偏移成像技术充分地运用了反射地震波的走时、幅值、极性等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图像直观,便于构造组合分析,技术更为先进。应用偏移成像技术的前提是必须有掌子面前方围岩波速的可靠分析,以保证地震资料由时间域到空间域转换的可

4、靠性。在地震资料的采集上,TST技术从观测方式和资料处理两个方面入手,采用了二维方向滤波技术及按其二维方向滤波技术设计的数据采集观测系统,很好的实现了从复杂的三维波场中有效地识别不同方向的回波,剔除侧向回波和面波,解决了三维波场的识别、分离和滤波问题,从而保证了速度分析和掌子面前方偏移成像结果的真实可靠。  TST技术的原理及预报方法  TST技术是隧道散射地震CT成像技术的简称,其观测系统是采用空间布置,接收与激发系统布置在隧道两侧围岩中。地震波由小规模爆破产生,并由地震检波器接收[4]。当地震波传播中遇到岩石

5、强度变化大(如物理特性和岩石类型的变化、断层带、破裂区的出现)的波阻抗界面时,部分地震波的能量被散射回来。散射信号的传播时间与散射界面的距离成正比,因此在准确获得围岩波速的情况下,能作为地质体位置的直接测量方法。TST可有效地判别和滤除侧面和上下地层的回波,保留掌子面前方回波,并能同时获得前方围岩准确的围岩速度和地质体的位置图像[5]。  TST系统硬件主要由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信号接收及联结系统、爆炸装置等几部分组成。      TST隧道超前预报技术的观测布置是根据波速分析和二维视速度滤波的要求设计的,它是一个

6、空间观测系统。根据围岩波速分析的需要,应尽量扩大横向展布,横向展布应大于规定预报长度的十分之一。实际应用中预报长度为100—200m,横线展布取为10-20m。为保证有效识别和滤除侧面波和面波,纵向排列长度取2-3个波长,检波器间距为1/4波长。超前预报中地震波长为20-40m,检波器间距应设计为4-6m,排列长度设计为40-60m,现场容易实现。实际观测中使用12-24道地震仪,在隧道两侧对称布置,检波器埋入深度1.5-2.0m,4-6个爆炸震源,药量500g-1kg。下图为典型的观测布置图。      TST

7、资料的后处理过程主要包括:地震记录数据格式转换、地震记录选取、地震数据预处理、观测系统几何位置编辑、波场方向滤波、围岩波速分析、地质体偏移成像、综合地质解释等工作。  TST技术的工程应用实例及结果分析  预报段工程地质简况  洞头上隧道位于赫章县城北东侧,距离县城约4公里,隧道区处于云贵高原乌蒙山脉北段。属构造剥蚀、溶蚀型低中山沟谷地貌类型。隧道穿越一山岭,进口段为陡岩,出口段坡度较陡,地表覆盖差,隧道区植被不发育,基岩出露,为上下行分离式短隧道,左幅全长303m、右幅全长335m。该隧道为下坡隧道,纵坡为-2

8、.5%。隧道最大埋深约104m。本文工程实例为TST在YK95282~YK95132段150m范围地质预报的应用情况。  工程地质调查结果表明本次预报段隧道埋深32~104m。地表植被不发育,地形坡度较缓,隧道洞身围岩为中风化灰岩,岩体较完整,岩石较硬,呈镶嵌结构,溶蚀现象较严重,隧道开挖后局部易掉块和崩塌,若遇岩溶洞穴需及时封闭,以免发生垮塌及冒顶,Kv=0.65,R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