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岳麓版

ID:22592165

大小:146.5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30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岳麓版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岳麓版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岳麓版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岳麓版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岳麓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1孔子与老子(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 “仁”(仁者爱人); B. “礼”(“克己复礼”);C. “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

2、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礼”的观念,德治)(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 “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B. 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无

3、事取天下”。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2、(文化思想)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3、(政治)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竞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4、(经济)井田制瓦解。5、(阶级关系)士阶级与新兴地主阶级活跃。(二)儒家:孟子和荀子(他们的学说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君主统治)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4、核心:民本主义A. 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②历史地位:A. 《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 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 被视作儒家异端;B. 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春秋无义战; 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5、四)道家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顺应自然(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注】区别现代法制:法家的严刑峻法来维护统治,是统治者的法律,完全为了君主的利益。(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七)

6、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3汉代思想的大一统(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吸取秦亡的教训。2、主要内容: 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无为而无不为”。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二)罢

7、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背景:(经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思想)黄老之学不适应。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基础);君权神授;大一统;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人伦道德标准,”王道之纲”。【注】天人感应思想:一方面是将君主作为最高象征;一方面制约君主.4、新儒学的影响: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5、新儒学的特点: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即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

8、的思想;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披上神学外衣。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秩序,所以成为正统思想。  6、罢黜百家,独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