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与粮食生产

我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与粮食生产

ID:22595348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30

我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与粮食生产_第1页
我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与粮食生产_第2页
我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与粮食生产_第3页
我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与粮食生产_第4页
我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与粮食生产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与粮食生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与粮食生产-->1绪论1.1研究背景、提出问题、意义亚当.斯密(1776)在《国富论》阐述劳动分工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他以制针为例,给定相同的技术和资本,10个人单独制造针,平均每个人每天最多只能制造20枚针。而如果这10个人专门从事不同的工序,协同合作,平均每个人每天将能制造4800枚针。马歇尔(1890)指出市场规模决定了分工的程度。假如市场需求太小,专业化分工就不可能出现。同时,他认为专业化分工可以促进机械的进步,减少劳动力成本。斯密和马歇尔认为18世纪和19世纪的欧洲工业实现了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统一,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都开始逐

2、渐整合,制造业机械化程度也不断上升。与此相反,他们看到农业由于规模太小而无法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依然停滞不前。农业由于规模小,其商品市场常常集中在当地,再加上农业的每道生产工序严重依赖季节和气候特征,导致农业无法实现大规模机械化,进而无法产生劳动分工。斯密在《国富论》(P.8-R9,1776)谈到:“农业的本质,不允许劳动的深入分工,无法像工业生产每个环节可以相互独立......比如,在纺织行业,纺纱是一个人,而织布是另一个人。而在农业中,犁地、把地、播种和收获却常常是同一个人.......农业不同种类的生产工序随着一年中季节不同而交替出现,指定一个人经常性地

3、从事一种农业劳动(比如播种)是不可能的。这种无法在一种农业生产工序中专业劳作的特征,可能是农业无法像工业那样可以实现深入劳动分工的原因。”……….1.2研究内容具体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如下:第2章、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与稂食产出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涌向城市从事非农工作,尤其在2004年以后农村内部的劳动力开始短缺后,为什么中国粮食产出还能持续获得增加?通过宏观省级数据和微观农户调查数据两个层面来分别进行研究,揭示并不是因为中国当前的农业机械存量增加影响了中国粮食生产,而是因为农村中农业机械化服务的出现使中国粮食产出保持继续增收,.尤其是中国农村农业机械跨区作业

4、模式的出现。第3章、中国农业机械化服务的供给研究研究中国农业机械化服务的市场如何形成?首先,从理论层面构建模型分析:要达到什么条件,才能够在农村出现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强调农业机械进行“跨区作业"的重要性;然后,基于笔者在2011年和2012年对江苏沛县的农业机械跨区作业集群田野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案例式分析,讲述中国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服务在中国农村是如何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一步步发展起来的?第4章、中国农业机械化服务的需求研究从研究中国粮食生产的生产方式入手来分析中国农户家庭对农业机械作业服务的需求,首先从理论层面构建模型解释:随劳动力价格上涨,中国农村单

5、个农户家庭的粮食生产方式,如何从传统“互帮互助式”的粮食生产模式,演化至当今农户家庭的粮食生产工序实现机械化“外包式”的粮食生产模式。然后,再从微观农户层面实证分析农户家庭的哪些因素影响了其对农业机械作业服务的选择,主要从农户家庭的土地和人口结构两个层面进行研究。第5章、农业机械化服务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农业部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别组织的两次专项农户调查数据,研究农户家庭使用农业机械化服务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主要通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倾向得分匹配两种方法进行估计,首先分析农业机械化服务对整个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再分析各个作物不同环节(包括耕田、

6、播种和收割)的农业机械化服务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第6章、总结与展望根据前面研究的成果,提炼全文的主要结论,并提出适当的政策建议和展望。在全文结构层面,由于本文主要章节都围绕问题而来,且随着问题的延展进行研究,尤其是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的研究内容,都建立在第二章揭示农业机械与粮食生产的内在机制上,所以较难开始就在全文开头部分单列一章作为文献综述,而是在各个章节中分别就其主体内容做相关文献的综述。……..2中国农业i机械化发展和粮食产出2.1提出问题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但是中国粮食产出却呈现出不断增涨的趋势,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看似矛盾的社

7、会现象?从传统农业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只有通过农业机械来完成(舒尔茨,1964),那么中国的粮食持续增收与农业机械发展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内部逻辑关系?农业经济学家们认为东南亚国家由于实行规模小、细碎化的土地生产经营方式,使得农业机械化很难得到推广,而中国农业机械是否真的如其所言没有得到发展呢?本章将首先从宏观层面展示中国粮食产出、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农业机械的发展脉络,然后结合法观省级数据和黴观农户数据两个层面的实证研究,从粮食生产的生产方式视角,阐述中国农业机械对粮食产出的影响。内容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描述中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脉络,从宏观层面的

8、粮食产量和粮食播种面积两个方向进行分析中国粮食发展的趋势;第三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