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

ID:22599154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_第1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_第2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_第3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_第4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土高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准确定位黄土高原在祖国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了解黄土高原丰富到能源矿产。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

2、续发展观。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3.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取得到成果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教学策略采用“课堂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具准备Powerpoint课件、相应教学视频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媒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3分钟) 播放歌曲《黄土高坡》  提问:请同学们翻开音乐课本第32页,听音乐的同时,阅读黄土高坡的歌词,写出黄土高原特有的自然现象以及自然景观。(黄土、西北风、东南风、窑洞、

3、牛、黄河)  听歌,思考、回答。6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0分钟)1.呈现黄土高原的位置图2.教师在黑板绘出“中国空白轮廓图”1.要求学生:在图上找出黄土高原的边界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请同学在黑板上的“中国空白轮廓图”上绘出黄土高原的边界并写出名称(太行山、乌鞘岭、长城、秦岭)。同学们对比、纠正后由教师补充、小结指出: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2.同学们观察地图,说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3.结合P19资料,说说黄土高原到主要地貌及特点。1.

4、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地图中读出: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并在描绘出其在整个中国中的具体位置。2.读出黄土高原跨越的: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3.学生回答: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5分钟)  播放资料短片:“黄土高原景观”  教师讲述: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黄土川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  观看、聆听、思考发问: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黄土川是怎样形成的?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来源──“风成说”(10分钟)  展示黄土高原形成的动画1.提问: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

5、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说出证据。(教师通过叫学生回忆歌词中“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让学生认识本区盛行风向)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情况,然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教师指出:“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其证据是: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2)1.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这里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6.“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

6、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2.提问:既然黄土是从西北部“吹”过来的,那么,为什么黄土都在黄土高原上面堆积而不在东部的华北平原上堆积呢?2.学生通过对黄土高原边界的地形的了解,得出答案:山脉的阻挡作用。(老师可运用形象的比喻将太行山、秦岭的作用比作“垃圾铲”帮助学生理解)二、水土流失严

7、重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图片提问:图片所展示的是一种怎样的现象?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后得出结论:水土流失。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播放老师实现录制好的实验,包括:1.同样没有植物的两个花盆,土壤结实程度不一样,水土流失情况的对比。2.相同的水流下,不同植被的水土流失情况对比。1.为了使学生认识地更清楚,让学生观看实验。观看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点:①实验1中土壤的差异情况;②实验2中的植被差异状况;③实验2中水流的差异情况④各实验中,一次性水杯内水量的多少;⑤各实验中,一次性水杯内沙土的情况。2.总结学生的讨论得出黄土高

8、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①土质疏松。②植被覆盖率越低。③降雨主要集中在7、8月且多为暴雨。学生观看动画:“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以及“不同降雨量、相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  讨论水土流失与土壤性质、地表植被和降水的关系。很容易得出: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