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答案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答案

ID:22600614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答案_第1页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答案_第2页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答案_第3页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答案_第4页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晏殊《蝶恋花

2、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答案晏殊《蝶恋花

3、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答案-2012“华约”联考《蝶恋花

4、槛菊愁烟兰泣露》阅读答案-2012“华约”联考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注]①槛:栏杆。②罗幕:丝罗做的帷幕。③朱户:朱红色的门户,指富贵人家。④彩笺:彩色精美的字纸,借代书信。尺素:一尺长的白绢,因古人常用以写信,故亦借代书信。1.下面有关这首词的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A

5、.首句七个字点明了地点、时间、景物,勾勒出环境和人物的情绪、感觉。B.词人怪明月不谙“离恨”,实际写出了被离别折磨,极端痛苦的心理。C.“独上”句凸现出人的孤独;“望尽”句说明凭空眺望茫无所见的怅惘之情。D.这首词以秋天为背景,抒写了离别相思之情,意境深远,笔力豪放飘逸。2.王国维曾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本词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界,其余的两种境界分别是什么?[解析]译词:蝶恋花晏殊栏杆边上,菊花笼在愁绪似的雾霭,兰草挂着泪珠般的晚露,丝罗

6、帷幕,渗透过轻轻的寒意,燕子已经成双成对飞翔离去。明月不理解离别的怨恨愁苦,拂晓时月光斜照穿透朱红门户。昨夜西风吹得绿树凋零。独自登上高楼,久久眺望天边远路。想寄上彩纸和素帛的书信,山势绵长水势空阔怎知寄往何处?参考答案:1.D(“笔力豪放飘逸”不恰当,这首词的表达“缠绵婉约”。B项也不恰当。)2.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第三种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赏析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

7、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

8、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gkstk.end#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

9、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

10、。“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在几乎言尽的情况下,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

11、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在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