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朴村墓志铭阅读答案翻译

张朴村墓志铭阅读答案翻译

ID:22602164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张朴村墓志铭阅读答案翻译_第1页
张朴村墓志铭阅读答案翻译_第2页
张朴村墓志铭阅读答案翻译_第3页
张朴村墓志铭阅读答案翻译_第4页
张朴村墓志铭阅读答案翻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朴村墓志铭阅读答案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张朴村墓志铭阅读答案翻译张朴村墓志铭阅读答案翻译君讳云章,字汉瞻,号朴村,江南嘉定人也。曩者崐山徐司寇好文术,以得士为名,自海内耆旧①以及乡里朴学、雍庠②才俊有不能致,则心耻之,而士亦以此附焉。余初至京师,所见司寇之客十八九;其务进取者,多矜文藻,驰逐声气;即二三老宿亦争立崖岸,相镇以名;惟君处其间,敛然静默,体恭而气和。余心异之,而君亦昵就余。君始以校勘《宋元经解》客司寇家,其后诸公贵人考订文史,必以相属,而君尝就陆稼书先生问学,独阴以名义自砥。方稼书先生为当路所排,君上书崐山相国;其后仪封张中丞与江督噶礼互劾奏,谳

2、③久未决,君上书安溪相国。在君见谓义不可以苟止,而以言之不与为众所咍④。君在举场数十年,所与比肩游好次第登要津,司贡举,每欲引手,君辄曲避,以是终无所遇。康熙五十二年,诏求岩穴之士。时华亭王司空承修《尚书》,奏君参校;书既成,而君淹留逾时,众以为疑。余间诘其所以然?君曰:假予急功利,乃侘傺⑤到今邪?顾窃自念生逢明圣平生所志具上殿箚欲进见时一自列之耳。?既出京,会仪封公总督仓场,留主潞河书院;又逾年,然后归。今上嗣位,诏举孝廉方正,江苏布政使鄂公以君为举首,君老不能行,再书辞。大江以南,遂无列荐者。君内行饬修,遭母丧,既

3、禫⑦,子孙请少进肉洎,君固不肯,时年六十矣。将终,语不及私,慨然曰:吾生独君臣义缺,命也夫!铭曰:敛其容,志则强。居虽蔽,闻既彰。身寿耇,嗣衍昌,归幽墟,宜乐康。注:①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②朴学、雍庠:这里泛指有知识的人。③谳(yān):奏折递上去后等候裁决。④咍(hāi):讥笑。⑤侘傺(chàchì):失意的样子。⑥箚(zhā)子:古时官用上奏的一种文书。⑦禫(dàn):古时除丧服时的礼仪。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务进取者务:谋求B.多矜文藻矜:夸耀C.余间诘其所以然间:私下D.君固不

4、肯固:本来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认为可“敛其容”的一组是()①独阴以名义自砥②每欲引手,君辄曲避③而君淹留逾时④遂无列荐者⑤君内行饬修⑥将终,语不及私A.①②③B.①②⑤C.③④⑥D.④⑤⑥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朴村曾因为仪封张中丞和江督噶礼互相上奏折弹劾对方而长期没有结果一事,上书给安溪相国。B.张朴村认为义是不可以因为苟且停止下来的,只因这一观点与众不同,所以大家才纷纷讥笑他。C.与张朴村他并肩游学交好的人一个个获得了要职,管理着贡生和举人,他们每每想要伸手援助他。D.

5、张朴村临终前表示自己此生惟一的遗憾是没有实现君臣大义,而且认为这是他自己的命运所致。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1)余心异之,而君亦昵就余。(#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gkstk.end#2)书既成,而君淹留逾时,众以为疑。张朴村墓志铭阅读答案翻译2.D(固:坚决)。3.B(③④与“敛其容”无关,⑥表其大公无私。)4.B(曲解原意。大家讥笑张朴的原因是,他的观点近似迂腐而且言语与众不同。5.(1)(译出大意1分;“异”的适用,1分;“就”,1分)我心里认为他很不一般,而他也私下愿意与我接近。(2

6、)(译出大意1分;淹留1分,“以为”古今异义,1分)书已经修订完成,但张朴村久留在别处超过了时间,大家开始因为这而怀疑他。张朴村名字叫云章,字汉赡,号朴村,是江南嘉定人。以前崐山的徐司寇喜欢文学,因为招揽人才而闻名,从大江南北年高望重的人到一般乡里有点才能的人如果不能被他招揽至门下的话,他就会认为这是一种耻辱,那些有才能的人也因此都依附了他。我刚到京师时,看到的徐司寇宾客有十之八九;其中谋求进取的人,多是自恃文采好,竞相追逐海口;就是那两三个资格较老的人也是互相对峙,以自己的名气来压制对方;只有张朴村在其中表现出内敛安

7、静,谦恭和气。我心里认为他很不一般,而他也私下愿意与我接近。张朴村开始是因为要校勘《宋元经解》而客居在司寇家里的,这之后,其他的学士们考证修订文史资料,必然会和别人发生关系,而张朴村向陆稼书先生求教,自己也独自暗暗地用名和义来自我勉励。当时陆稼书先生被当权者所排挤,张朴村上书给崐山相国;此后仪封张中丞和江督噶礼互相上奏折弹劾对方,相持了很长时间而没有结果,张朴村上书给安溪相国。在张朴村看来,义是不可以苟且停止下来的,而且因言语与众不同而被大家饥笑。张朴村在官场几十年,与他并肩游学交好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登上了要职,管理着贡

8、生和举人,但每次想要伸手援助他,张朴村都会曲折逃避,因此最终也没被重用。康熙52年,上面下诏寻访隐居而有才能的人。当时华亭的王司空奉命修订《尚书》,上奏折让张朴村做参校;书已经修订完成,但张朴村久留在别处超过了时间,大家开始怀疑他。我私下责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假如我是个急功近利的人,怎么会到现在还这样失意呀?只是自己私下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