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北师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ID:2260250

大小:5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5

北师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北师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北师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北师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北师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师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一、积累运用(22分)1.选择题:⑴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2分)A.潸然(shān)矜持(jīng)撑篙(gāo)化险为夷(yí)B.荡涤(dí)客棹(zhào)酝酿(niàng)花枝召展(zhāo)C.应和(hé)冰碴(chá)舐吮(shì)如履平地(lǚ)D.拜谒(yè)门闩(shuān)干戈(gē)乍暖还寒(zhà)⑵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化险为夷脍炙人口迫不急待乍暖还寒B.胆惊心季前功尽弃一泻千里月白风清C.惊涛骇浪挺而走险厚此薄彼貌和神离D.千年万载竭尽全力如履平地生气逢勃⑶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

2、的一项是()(2分)A.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把大家的学习热情鼓动起来。。B.他非常勇敢地搭救了那个女孩子,真是火中取栗呀!C.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狂妄自大。D.近年来,各式各样的英语辅导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⑷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2分)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B.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C.北京博物馆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D.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⑸你正排队买东西,一个后来的插到你前面。遇到这种情况,你认为委婉得体的说法是()如果没有合适的答案,请你在后边补充出自己的说法。(2分)A.你

3、高声喊:“按顺序排队,请到后边去!”B.你小声说:“真好意思!”C.你说:“还讲不讲社会公德?”D.你说:“别插队!自觉点!”E.2.默写。(10分)⑴《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运用比喻的诗句是⑵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⑶牛背上牧童的短笛,。⑷《鹧鸪天代人赋》中运用对比手法说明春光不在城里,而在农村的诗句是,。⑸宋祈因为“”这句诗,被后人称为“红杏尚书”。⑹杜甫《春夜喜雨》的颔联是:,。⑺《过零丁洋》中,表现文天祥以死报国的诗句是,。3.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2分)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

4、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下联是:二、阅读(48分)(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4—9题。(12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4.本文选自《》;作者孟轲是我国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称之

5、为___________。(2分)5.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行拂乱其所为②入则无法家拂士B.①曾益其所不能②曾不吝去留C.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发于声D.①百里奚举于市②见山上人烟市肆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苦:____________________劳:____________________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____________________喻:__________________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理解。(2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本文第一段列举六位历史人物在艰苦的磨练中被举用并成就非凡业绩的事例的目的是什么?(2分)(二)认真阅读下面《话说长江》选段,完成10—14题。(10分)①长江,我国古代称作“江”,也叫“大江”。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很早以

7、来,人们就一直在寻觅它的源头,限于当时的各种条件,始终无法弄清、我国著名古籍《尚书.禹贡》曾把发源于岷山的嘉陵江、岷江当作长江上源,所以有着“岷山导江”、“江源于岷”的说法。②直到明代,公元1641年,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溯金沙江而上,到川、青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发现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源,并写了《江源考》一书,推翻了过去“岷山导江”、“江源于岷”的错误说法,把长江的发源地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但他未能继续沿金沙江上溯,也没有找到长江的真正发源地。到了清代,即17世纪中叶,人们对长江上源的水系有了进一步认识,当时实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