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种猪场育种方案(范本)

规模化种猪场育种方案(范本)

ID:22602824

大小:426.00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8-10-30

规模化种猪场育种方案(范本)_第1页
规模化种猪场育种方案(范本)_第2页
规模化种猪场育种方案(范本)_第3页
规模化种猪场育种方案(范本)_第4页
规模化种猪场育种方案(范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规模化种猪场育种方案(范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规模化种猪场育种方案技术资料专业分享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规模化种猪场育种方案技术资料专业分享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目录第一章、育种目标第二章、核心群组建的遗传基础第三章、种猪育种计划第四章、种猪性能测定第五章、遗传进展评估第六章、育种进度安排第七章、环境保护附件一、养猪管理软件开发方案二、种猪性状测定技术规程三、种猪数据测定记录标准四、种猪遗传测定评估模型五、人工授精技术标准六、种猪质量测定管理章程技术资料专业分享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种猪场育种方案第一章种猪育种目标优质猪肉的确定一是凭消费者的口感判断猪肉好吃

2、,好吃的猪肉是口感细嫩多汁,鲜香味浓。我国的地方猪种具有这种特点,其不足之处是生长慢,耗料多,成本高,经济效益低。我国新培育的猪种其猪肉具有上述特点。但口感有众口难调、各有所好的不足之处。二是根据多数学者意见总结,影响猪肉风味的主要因素是猪肉单位面积内肌纤维的根数与直径、大理石纹状(雪花肉)和肌肉脂肪含量(好吃的主要条件)。外种猪单位面积中肌纤维根数少、肌纤维粗,大理石纹状少,其中结缔组织比例大,脂肪比例小,肌内含脂肪量低,长白与大白都在2%以下,口感风味当然不佳。我国地方猪种肌内脂肪含量在3.7%~5.42%,新培育的猪种均达到3.

3、6%~4.6%,其瘦肉率达到57%以上。以加系优质种猪作为育种核心基础群,种猪性能测定和选择方法等方面采用世界先进育种技术手段,建立1800头GGP基础母猪、9200头GP基础母猪、年出栏父母代种猪100,000头的育种基地,每年保持5‰—10‰遗传进展。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速度前提下,以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提高繁殖性能、改良肉质,提高抗逆性、产品的一致性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为育种目标,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宝种猪育种体系。根据国内外育种现状和中宝种猪生产实际,确定中宝种猪育种目标是在保持一定的背膘厚和生长率基础之上重点

4、提高:(1)生长肥育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主选日增重);(2)胴体瘦肉量和肌肉品质;(3)母猪的繁殖力和育成率(主选母猪年育成幼猪数)。(4)乳头数、腿的结实度和抗逆性(或健康状况)。育种目标同时结合生物学和经济学方法注重对各个性状进行加权,考虑市场需求及成本价格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取得理想育种效果。通过系统的育种措施,使培育的猪能在未来预期的生产条件下,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育种目标主要考虑两个问题:技术资料专业分享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1)选择目标性状;(2)计算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或经济重要性)。育种目标同时强

5、调:(1)育种的最终目标是定在生产群,而不是核心群,因为大多数肥育猪是杂种猪,既存在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的互作,又存在纯种与杂种性能的遗传相关。(2)目标制定以未来可预见形势为基础。(3)目标的落脚点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突出育种工作的经济性,根据市场生产趋势不断调整各目标性状的经济权重,从而控制群体遗传素质的变化。第二章核心群组建及遗传基础1、种猪育种体系(1)以加系种猪为基础,采用与加系公司同步的种猪育种策略,建立我场种猪同步育种计划,主要进行猪肉产品质量的遗传改良。加系主要通过种猪的生长育肥性能、繁殖性能、体型评定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进

6、行选种。每年71个核心群测定的种猪头数超过100,000头,测定中心测定的候选人工授精公猪有5,500多头,为加育遗传改良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育的10个人工授精站拥有1,800多头特优级种公猪。180多个种猪扩繁场也在执行育种计划,为提高遗传改良速度,向商品猪场提供大批量的优秀种猪做出了巨大贡献。(3)加育核心群加育71个核心群的纯种生产母猪存栏为9,200头,并且彻底净化了氟烷(应激)基因。纯种母猪的存栏头数分布如下:加育长白猪3,600头母猪加育大白猪2,600头母猪加育杜洛克猪2,100头母猪核心群的种猪技术资料专业分享WO

7、RD文档下载可编辑纯种公猪纯种母猪杂优公猪作进一步遗传改良的纯种公猪作进一步遗传改良的纯种母猪人工授精站使用的杂优公猪汉杜HD扩繁场的使用祖代公猪扩繁场的使用祖代母猪用于商品群使用的父母代公猪的生产:汉杜公猪(HD)和杜大公猪(YD)用于商品猪生产的父母代公猪,HD,YD2、加育种猪种质特性加育的育种目标是通过改良四个猪种(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以期达到整个养猪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养猪生产者和屠宰厂共同合作制定、修改育加种猪的选择标准。父系猪和母系猪的选择标准是不同的,下表为加育种猪的每个生产性状的选种标准。母系猪的选择指数包

8、括了总产仔数,父系猪的选择指数包括了屠宰损失率;母系猪的选择指数中体型的选择权重是父系猪的两倍多。为满足不断的遗传改良导致的遗传参数的变化,以及生产、市场的不断变化,每隔3年或4年的时间,就要对遗传参数和被选性状的经济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