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养儿童现象及教育政策应对

农村寄养儿童现象及教育政策应对

ID:22605509

大小:77.8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0

农村寄养儿童现象及教育政策应对_第1页
农村寄养儿童现象及教育政策应对_第2页
农村寄养儿童现象及教育政策应对_第3页
农村寄养儿童现象及教育政策应对_第4页
农村寄养儿童现象及教育政策应对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寄养儿童现象及教育政策应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寄养儿童现象及教育政策应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大军向城市转移的同时,有相当比例的农民工子女因种种原因不得不长期留守农村,寄养在非直系亲属家庭或其他养育机构生活,成为农村寄养儿童。本研究以寄养儿童占到学生总数12.76%的G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为调研样本,描述农村寄养儿童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教育政策应对,对类似经济结构的地区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做法。关键词:农村寄养儿童;教育政策;城市分类号:G40-0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084-0

2、2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进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农村,由自己的袓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照料,成为留守儿童。本文所研究的农村寄养儿童,正是留守儿童的一个亚群体,是指那些父母进城务工后将其转移到原籍非直系亲属家庭或其他养育机构生活的儿童,作为完全没有直系亲属陪伴的孩子,他们可能是在生活和教育中面临最多问题和难题的群体。家庭的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治有利于儿童生活技能的培养,使他们的一些基本能力得到提高和加强

3、。但是由于寄养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不能与这些儿童共同生活,这会给儿童生活学习、性格培养、身心健康等方面带来种种不利影响。除此之外,农村寄养儿童还面临着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学质量跟不上、居住环境差等问题。农村寄养儿童问题是劳务输出较多的县区普遍需要面对的问题。G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偏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近年来寄养儿童数量不断增长,寄养儿童的成长环境不利因素凸显,其寄养儿童现象在三四线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G县农村寄养儿童为例,阐述农村寄养儿童现象,并提出进一步的对策,为类似G县经济结构的地区提供具有参

4、考价值的做法。一、G县农村寄养儿童现象为了解G县农村寄养儿童的状况,作者在2015年6月份对G县395所农村乡镇中小学学校4〜9年级48373学生的状况做了问卷调查(考虑到1〜3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调查中没有包括1〜3年级学生)。共回收问卷45276份有效问卷,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现阶段G县农村寄养儿童有以下几个现象。(一)农村寄养儿童人数多,且随年级在增长在45276名学生中(其中小学27726人,中学17550人),一共有寄养儿童5777人(其中小学2382人,中学3395人),占到总人数的12.76%,其中小学寄养儿童

5、占比为8.59%,而初中寄养儿童占比为19.34%o实际上农村寄养儿童的人数占比更高,这可以从学生人数随着年级变化看出,学生的人数锐减。这主要是因为,除小部分辍学儿童外,余下的到城区私立学校寻求更好的教育,这部分学生其实也是农村寄养儿童。随着年级的增长,寄养儿童的人数和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初中三年级寄养儿童数量甚至达到了总人数的21.86%。从对一些教师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随着孩子年纪增长,独立生活能力变强,更多的父母去外地打工,将孩子寄宿在学校变成寄养儿童,这种时候要特别帮助儿童适应集体生活,完成心理转变。(二)农村寄养

6、儿童分布分散在395所被调查的学校中,寄养儿童人数在10人以下的有341所,占农村中小学总数的86.3%。这些寄养儿童大多在偏远的小学校或者教学点就读,分散的就读现象既不利于为寄养儿童投入资源的有效利用,也给学校在管理带来难。尤其是农村教学点是适应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偏远地区的教育发展而设置的以复式教学为主的小规模不完全学校,多数农村教学点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调查发现各乡镇中心学校(中学)和中心小校在寄养儿童教育上发力还不够,被调查学校中乡镇有中心学校23所,中心小学19所

7、,其寄养儿童占比均低于平均寄养儿童占比(表1)。主要原因是农村寄养儿童中相当一部分为超生寄养儿童,由于没有户口无法进入公办学校读书。(三)民办学校寄养儿童中考成绩相对优异调查发现在农村寄养儿童的教育中,民办学校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G县某学校是一所寄宿制民办初中,这一所学校就有1872名寄养儿童1最右端的点)。从该学校与其他乡镇中心校寄养儿童在2015年中考成绩看,除语文和政治科目外,寄养儿童的成绩都比其他乡镇中心校的寄养儿童优异。从该民办学校的例子来看,寄养儿童集中简化了学校对寄养儿童的管理,寄养儿童和同学之间更容

8、易形成良好的关系,友情的替代作用对寄养儿童的身心健康有良好的影响。二、G县教育政策应对策略与展望从G县的现实情况和未来的经济发展来看,农村寄养儿童仍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基于这种现状,还需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这种情况,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进一步优化农村学校区域结构合理规划布局,加大农村学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