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三防”综合管理措施范本

“一通三防”综合管理措施范本

ID:22606117

大小:247.00 KB

页数:61页

时间:2018-10-30

“一通三防”综合管理措施范本_第1页
“一通三防”综合管理措施范本_第2页
“一通三防”综合管理措施范本_第3页
“一通三防”综合管理措施范本_第4页
“一通三防”综合管理措施范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通三防”综合管理措施范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店煤矿“一通三防”综合管理措施法人代表:矿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机电矿长:通防负责人:编制人:编制日期:60前言为了真正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加强“一通三防”管理工作,保障煤矿的安全和职工生命财产不受伤害,减少“一通三防”隐患,杜绝“一通三防”事故的发生,更好的指导“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特编制本《大方县高店煤矿“一通三防”综合管理措施》。编制依据1、《大方县高店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设计》贵州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2009、8)。2、《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0、1、21)。3、《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9、5、14)。第一章矿井概况一、矿井简介1、矿井企业性质及隶属关系60大方高店煤矿企业性质为私营合伙企业,隶属贵州省顺源矿业集团公司,行政区划分为大方县大方镇管辖,煤矿上级管理部门为大方县煤炭工业管理局和大方县安全监察局。2、矿井交通及地理位置矿区位于大方县至纳雍公路旁,至县城15km,至毕节55km,交通较为方便。二、地理概况1、井田位置及范围大方县高店煤矿位于大方县县城南西平距约9km处,属大方县高店乡所辖。矿区内有大方至纳雍、水城公路通过,贵阳—毕节高等级公路由矿区北部通过,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地理坐标:东经105°31′

3、26″~105°32′54″,北纬27°04′47″~27°05′55″。矿区地形总体上北西高,南东低,山脉走向整体为北东—南西向,属中、高山侵蚀,蚀山地地貌,矿区内最高标高为1786.7m(南侧漏风丫口),最低标高为1183m(北东侧对江河)矿区一般标高1200—1650m,相对高差648.7m。60矿区内无大的河流,但冲沟较发育,且多呈树技状分布,切割较深,沟水流量变化较大,雨季常发生山洪,枯季流量小至干涸,动态变化显著。大方县高店煤矿处于对江河的右侧,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区内为第四系、三叠系和二叠系地层,岩性多为粘土岩、灰岩,泥砂岩,有一定的隔水性,大气降水不易渗入地下,地表水系不发

4、育,矿区地表水大多为“v”型冲沟水。冲沟流程短,流量受季节性控制明显,大多在雨季时增大,旱季时减小甚至干涸。一般小于21s。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4—16℃,最高38.9℃,最低-5.6℃;年降雨量1300mm左右;6—8月为雨季,12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三、矿区地质特征1、构造该区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大方背斜西翼。构造以北东向展布为主。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地层产状:倾向北西,倾角为16°~23°,矿区内未发现较大断层。综上所述,矿区地质构造为简单类型。2、地层区内及其附近出露地层由老

5、至新为中二叠统茅口组(P2m)、上二叠统龙潭组(P31)、长兴组(P3c)、下三叠统夜郎组(T1y)及第四系(Q),现分述如下:60中二叠统茅口组(P2m):灰、深灰色(顶部常为浅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含燧石结核及白云质斑块,分布于矿界南东面及边界外;出露厚度>150m。上二叠统龙潭组(P31):灰黄色、灰黑色、灰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炭质页岩、粉砂质页岩互层,含煤12~14层,其中含可采煤层4层,底部为铝土质页岩,富含星点状黄铁矿,厚度为11.1m,本组厚度约为202m,与下伏茅口组(P2m)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上二叠统长兴组(P3c):灰色、深灰色灰岩,下部为中厚至厚度状灰岩,含燧石较

6、多,上部为厚至巨厚层状灰岩,含燧石结核较少,本组总厚约20—30m,呈条带状分布于矿井中部。与下伏龙潭组(P31)呈整合接触。下三叠统夜郎组(Tly):主要由一套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组成。厚250~300m,平均280m左右。与下伏地层长兴组呈整合接触。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三个段,段间为连续沉积,其中第三段在矿区未出露,现分述如下:(1)第一段(T1y160):即沙堡湾段。为灰黄、黄绿、土黄色薄层状粘土岩夹薄层状钙质粘土岩及泥灰岩。厚8~20m,平均15m左右。(2)第二段(T1y2):即玉龙山段。下部为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泥晶灰岩为主夹泥灰岩;中部为灰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为主,局部夹泥

7、质灰岩;上部为浅灰、深灰色厚层~块状细晶灰岩。厚200~230m,平均215m左右。(3)第三段(T1y3):即九级滩段。下部为灰紫、灰绿色薄~中厚层状粉砂质粘土岩为主,夹少量粘土岩、钙质粘土岩及灰岩;中部为灰紫、紫红、灰绿色薄~中厚层状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夹少量钙质粘土岩及数层2~3cm泥质灰岩条带;上部为紫红色薄~中厚层状粘土岩为主夹少量钙质粘土岩。厚>150m。第四系(Q):为黄色粘土质坡积物、冲积物,厚度小于10m,主要分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