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资源及利用结课论文

微生物资源及利用结课论文

ID:22609800

大小:7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30

微生物资源及利用结课论文_第1页
微生物资源及利用结课论文_第2页
微生物资源及利用结课论文_第3页
微生物资源及利用结课论文_第4页
微生物资源及利用结课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资源及利用结课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微生物资源及利用结课论文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研宄进展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微生物学姓名:学号: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研宄进展摘要:植物根际促生幽是从植物根部分离出的微生物,借助其代谢过程或代谢产物,以改善植物生长条件,尤其是营养环境。如固定空气屮的游离氮,参与土壤屮养分的转化,增加有效养分,分泌激素,刺激植物根系发育,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等。农业生产中大面积应用化肥、农药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也产生了极大的环境问题,并且使生产成本提高。随着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应用微生物来代替化肥和农药寄予了厚望,从而对祖物与根际促

2、生菌关系的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关键词:植物根际促生菌;代谢产物;植物促生作用能够促进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和利川,或者产生促进植物生长的代谢物,甚至抑制有害微生物,被称为祖物根际促生菌(简称PGPR)。近年来,有关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研究H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化肥、农药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化肥价格高涨,能源紧缺,澳大利亚、美国、欧共体组织和FI本等国,都开展了根际促生菌的专项研究。近年來有关植物促生菌的研宂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巾于化肥,农药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化肥价格高涨,能源紧缺,澳大利亚,美国,欧共体

3、组织和口本等国,都开展了根际促生菌的专项研究。1988〜1997年已分别在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和日本召开了叫次国际研讨会,并将继续3年一届轮流在世界各大洲举行。表明根际促生菌研究和应用已成为当前农业微生物研究的新热点之一,与它有关的方而正在形成一个新的领域。近年根际微生物的研宂己成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对根际促生菌的研宂己成为一个热点。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研究,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根际微生物代谢产物各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较详细地描述了根际促生菌的作用及相关的促生机理。1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细菌是根际微生物中数量最多的类群

4、,可达106〜108/cn?。根际主要存在着G-杆菌,常见的有假傘胞菌(外似加賺/奶)、黄杆菌),产碱杆菌色杆菌(<7?/、顯<?/?«(?时)和无色杆菌^4^/?/19腳/?6?(?紀/*)等。其中,根际细菌具有防病促牛.的游能,最多的是假单胞幽属(Payw也monas,)、次为芽胞杆幽属农杆歯属)、埃文氏(Eriwinia)、黄奸菌属(T/tvvobactetium)、巴斯德氏菌属(Pasteuria)>沙雷氏菌(Senutiu)、肠忏菌记r)等等。根际放线菌主要是链霉菌属(、小单孢菌(Micromonosp

5、ora)和诺卡氏菌属(Nocardia),它们的存在对于根际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与拮抗作川。根际真菌在不同土壤中的根土比为3〜200,在不同作物上为10〜20左右。常见的根际真菌属有:镰刀菌属(Fusarium)、粘帚霉属(Gliocladium)>青霉属(Penicillium)>根柱孢属(Cylindtocctrpon)、.丝核菌属(Rhizoctonia)>被抱霉属曲霉属腐霉属(Py//"7zzn)和木霉属(Trichodenna)等。2植物与根际微生物的关系在陆地生态系统屮,植物是第一生产者,土壤微生物是有机

6、质的分解者。植物将光合产物以根系分泌物和植物残体形式释放到土壤,供给土壤微生物碳源和能源;而微生物则将有机养分转化成无机养分,以利于植物吸收利用。这种植物)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维系或主宰了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根据碳同位素示踪研究,禾谷类作物一生中,约有30%〜60%光合同化产物转移到地下部,其中40%〜90%以有机和无机分泌物形式释放到根际,Lynch和Wipps将所有从根释放的物质定义为根际淀积,其成分和数量受植物种类、年龄、土壤生物、化学和物理因子的影响。2.1根际微生物的促生作用2.1.1联合固氮作用近几年

7、,研究联合固氮菌特性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田间接种效益等方面,已成为各国科学家关注的热点。A1am等两年多的研究发现接种固飄飽0zotobactersp.)使水稻干物质量、水稻产及氣的积累54:增加6%〜24%。Saubidet等报道接种固滅螺菌属微生物后,小麦的生物量、产量、蛋白质含量、植物含氮量明显增加;且氮的吸收促进了植物的生长。2.1.2增加根营养物质的吸收根际促生菌在其生命活动期间能分解土壤屮难溶性的矿物,并把它们转化成易溶性的矿质化合物,从而帮助植物吸收各种矿质元素。土壤屮含有很多磷细菌,它们能够将土

8、壤矿物无效态的磷释放出来,供植物生长发育用。磷细菌数量很多,受土壤物理结构、有机质含量、土壤矣型、土壤肥力、耕作方式等因素的影响。SundaraRao发现小麦(Tr/mw⑽如獅?)根际解磷微生物主要为芽孢杆菌属和埃希氏菌属,Paul等发现豆科祖物根际解磷微生物主要是芽孢杆飽属。赵小蓉等研究通过比较玉米(Zp,)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屮解磷细幽的分布特点,了解玉米根际解磷微生物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