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公体”别解

“荆公体”别解

ID:22627165

大小:5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30

“荆公体”别解_第1页
“荆公体”别解_第2页
“荆公体”别解_第3页
“荆公体”别解_第4页
“荆公体”别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荆公体”别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荆公体”别解一般认为,“荆公体”是针对王安石后期的诗歌风格而言。它的诗歌载体主要是以绝句为主,艺术风格上则寓悲壮于闲淡,雅丽精绝,脱去流俗,锻炼精巧等等。近些年来,也有学者从王安石的诗艺发展、政治生涯、晚年心态、思想转变等等方面追溯“荆公体”形成的原因。一些流行的文学史著作也接受了他们的论断,如“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系列中的《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三章第四节《王安石的诗歌》便说:“后期王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写景抒情的绝句,正是这些诗使王安石在当时诗坛上享有盛誉。……从宋人的这些言论来看,人们称王诗为‘王荆公体’,主要是着眼于其晚期诗风。”其实,所谓的“(王

2、)荆公体”也好,“介甫体”也罢,它们最初指称的都不是王安石后期的诗歌风格,其载体也不是他晚期的绝句或古体,它指的仅仅是集句创作。集句创作,向来被认为是一种游戏之举,并无多大文学价值。后人之所以对“荆公体”发生误读,除了望文生义外,还由于受到了传统诗论的影响所致。以下笔者将对“荆公体”的内涵略加考辨。在讨论“荆公体”时,研究者们大都是从严羽的《沧浪诗话·诗体》开始的。严羽在“王荆公体”下自注道:“公绝句最高,其得意处,高出苏、黄、陈之上,而与唐人尚隔一关。”在此,严羽并没有说明“王荆公体”的内涵,也并没有点明“王荆公体”便是指王安石的绝句,而仅仅是罗列出这一诗

3、体而已。莫砺锋教授以为“王荆公体”一词首出严羽,似未妥(《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1期《论王荆公体》)。因为早在北宋后期,江西诗派中的洪刍便已经提及“荆公体”了。《老圃集》卷上“七言古”中有《戏用“荆公体”呈黄张二君》一诗,全文为:金华牧羊儿,稳坐思悠哉。谁人得似张公子,鞭笞鸾凤终日相追陪。长夏无所为,垒曲便筑糟丘台。古今同一体,吾人甘作心似灰。南方瘴疠地,郁蒸何由开。永日不可暮,渴心归去生尘埃。人生会合安可常,如何不饮令心哀。张公子,时相见,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只愿无事常相见,有底忙时不肯来。王安石改封荆国公是在宋神宗元丰三年九月,就笔者管见,

4、洪刍似乎是宋代最早提及“荆公体”的诗人。这首诗的标题是“戏用荆公体”,从洪刍模仿的诗歌文本来看,他所谓的“荆公体”实际上指的是“集句体”。而他所写的这首诗,正是一首标准的“集句”诗,也即宋人所谓的“百衲”体。整首诗歌全部是洪刍引用前人的诗句堆积而成,并非自己的原创。兹考如下:首句“金华牧羊儿”,出自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的“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次句“稳坐思悠哉”出自杜甫《放船》诗中“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字句稍有不同,或与所见版本有关。第三句“谁人得似张公子”出自王安石《赠张轩民赞善》中的“谁人得似张公子,有底忙时不肯来”,后句亦为洪刍用为此诗的最

5、后一句。第四句“鞭笞鸾凤终日相追陪”出自韩愈的《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见寄并呈上钱七兄阁老张十八助教》。第五句“长夏无所为”出自杜甫的《课伐木》中的“长夏无所为,客居课奴仆。清晨饭其腹,持斧入白谷”。第六句“垒曲便筑糟丘台”出自李白《襄阳歌》中的“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第七句“古今同一体”出自杜甫《狄明府》的“大贤之后竟陵迟,浩荡古今成一体”。第八句“吾人甘作心似灰”出自杜甫《曲江三章》中的“比屋豪华固难数,吾人甘作心似灰”。第九句“南方瘴疠地”出自杜甫《梦李白》中的“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第十句“郁蒸何由开”出自杜甫《夏日叹》中的“朱

6、光出厚地,郁蒸何由开”。第十一句“永日不可暮”出自杜甫《夏夜叹》中的“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第十二句“渴心归去生尘埃”出自卢仝《访含羲上人》中的“辘轳无绳井百尺,渴心归去生尘埃”。第十三句“人生会合安可常”出自杜甫《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中的“人生会合不可常,庭树鸡鸣泪如线”。第十四句“如何不饮令心哀”出自杜甫《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中的“古人白骨生青苔,如何不饮令心哀”。第十五句“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出自杜甫《短歌行》中的“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第十六句“只愿无事常相见”出自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中

7、的“当时得意况深眷,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常相见”。最后一句已见上。那么,为什么洪刍把“集句体”称之为“荆公体”呢?这是因为,“集句体”的产生虽然现在仍然众说不一,或谓起于六朝,或谓起于宋初,但是在宋代,许多学者却认为,这一独特的文学体式的创始人是王安石。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载:“荆公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后人稍稍有效而为之者。”《蔡宽夫诗话》云:“荆公晚多喜取前人诗句为集句诗,世皆言此体自公始。”即使是对此稍有异议的,也都承认“集句体”是在王安石手中发扬光大,而王安石最工此体。蔡絛《西清诗话》谓:“集句自国

8、初有之,未盛也。至石曼卿,人物开敏,以文为戏,然后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