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风俗传》所见诸豪试释

《关东风俗传》所见诸豪试释

ID:22628928

大小:120.5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8-10-30

《关东风俗传》所见诸豪试释_第1页
《关东风俗传》所见诸豪试释_第2页
《关东风俗传》所见诸豪试释_第3页
《关东风俗传》所见诸豪试释_第4页
《关东风俗传》所见诸豪试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东风俗传》所见诸豪试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东风俗传》所见诸豪试释  《通典》卷三《食货典·乡党》引宋孝王《关东风俗传》略云:  昔六国之亡,豪族处处而有,秦氏失驭,竟起为乱。及汉高徙诸大姓齐田以实关中,盖所以强本抑末之计也。(北齐)文宣(高洋)之代,政令严猛,羊、毕诸豪,颇被徙逐。至若瀛、冀诸刘,清河张、宋,并州王氏,濮阳侯族,诸如此辈,一宗将近万室,烟火连接,比屋而居。献武(高欢)初在冀郡,大族猬起应之。侯景之反,河南侯氏几为大患,有同刘元海、石勒之众也。这段文字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北朝后期地方大族的基本状况,为研治北朝历史所习见之史

2、料;而深究其义,却多有不详或难解之处。今不揣浅陋,拟以《关东风俗传》为线索,对文中所见诸豪略作考释,借以探求魏齐易代之际地方大族演进和发展的历史轨迹。一关于宋孝王与《关东风俗传》  《关东风俗传》三十卷,原名《朝士别录》,《隋书·经籍志》无载,但见于《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1]唐代以后,此书逐渐亡佚,能够保存下来的完整段落,除前揭诸句外,唯见于《通典》卷二《食货典·田制》,记东魏、北齐之均田;《史通》卷十七《杂说》,述魏收袭沈约之事[2]。  由于失佚过甚,使我们难于对《关东风

3、俗传》的史料价值作出完整的判断。其宋孝王,北齐末年历度支尚书段孝言开府参军,又荐平北王文学[3],一般来说,当世之人,记当时之事,其准确和可信程度应无大问题;但《北史·宋孝王传》对该书的可靠性则持明确的否定态度,传文曰:  (宋孝王)亦好缉缀文藻,形貌短陋,而好臧否人物,时论甚疾之。为平北王文学,求入文林馆不遂,因非毁朝士,撰《朝士别录》二十卷。会周武灭齐,改为《关东风俗传》,更广闻见,勒成三十卷以上之。言多妄谬,篇第冗杂,无著述体。[4]《关东风俗传》佚文所记诸事,与其它史书有很大差别,如据《

4、北史》之言,其史料价值将大打折扣。  细绎史传,发现与李延寿父子同时的李百药,对宋孝王却有另外一番评价,《北齐书·文苑传》在历数文林馆诸士后,称:“其外如广平宋孝王、信都刘善经辈三数人,论其材性,入馆诸贤士三四不逮之也。”言辞之间,颇多称许,与《北史》相左,莫衷一是。  检《史通》卷七《直书》,有一段关于该书的完整议论:  ……次有宋孝王《风俗传》,王邵《齐志》,其叙述当时,亦务在审实。按于时河朔王公,箕裘未损;邺城将相,薪构尚存,而二子书其所讳,曾无惮色,刚亦不吐,其斯之谓欤。又据《史通》卷六

5、《言语》:  ……惟王(劭)、宋(孝王)著书,叙元、高时事,抗词正笔,务存直道,方言世语,由此毕张。而今之学者,皆尤二子以言多秽,语伤浅俗。夫本质如此,而推过史臣,尤鉴者见嫫姆多媸,而归罪于明镜也。通过以上记述,使我们对《关东风俗传》及其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该书广招非议的真正原因在于直书无讳,而所谓“非毁朝士”、“言多妄谬”,系《北史》因袭旧说,并非公允之论。唐高武之世,《关东风俗传》完帙尚存;刘子玄于班马以下,多指摘之辞,却能够对一部“杂史”作出“务在审实”的评价,充分说明了该书的准确性

6、和可靠性;作为研究北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应当受到充分重视和利用。[5]二《关东风俗传》中的青齐诸豪  篇首引《关东风俗传》诸句,虽泛言大族之盛,却出现了七个具体的姓氏和家族,同一时期的其它史籍中,从未出现过这种方式的排列与叙述,其中个别姓氏究竟指称哪一家族尚难以定谳。现据原书排列顺序,分次考述如下:  1、“羊、毕诸豪”  这两个家族属一姓一望,史书记载比较明确,分别指泰山羊氏和东平毕氏。  泰山羊氏入魏约在太武帝时期,《魏书·羊祉传》:  羊祉,泰山钜平人,晋太仆卿羊之六世孙。父规之,宋任城

7、令。世祖南讨至峄山,规之与鲁郡太守崔邪利及其属县徐通、爱孟之等俱降。羊规之入魏后,赐爵钜平子,终于雁门太守;其子羊祉历益、秦、梁等州刺史,好刑名,以刚断著闻。魏齐之际的著名人物羊侃、羊深等人均出自这个家族。  与后世新起的诸豪相比,泰山羊氏属正宗的汉魏名族,子孙也每每以此自矜。泰山羊氏见于史传者始于东汉末年:羊侵,汉安帝司吏校尉;羊儒,汉桓帝太常;羊续,汉灵帝南阳太守,历三世,“不登公位”[6]。这一家族的勃兴当在魏晋之际,羊系司马氏近臣,以定储之功官拜太仆;羊祜西晋时拜征南大将军,久镇襄阳,

8、筹划平吴,为王室重臣。魏晋时期,泰山羊氏一门两后,为当朝一流门第。[7]永嘉之乱后,这一家族相率南渡,东晋南朝间有闻人[8]。值得注意的是,后汉时期泰山羊氏世居“泰山平阳”,而《魏书·地形志》却称羊续墓碑在泰山梁父;两晋南朝,泰山羊氏的郡望均属为“泰山南城人”,至北朝却变为“泰山钜平人”。平阳、梁父、南城、钜平四地,虽同属一郡,却相隔有间,排除其间地理沿革的因素,羊氏郡望的仍有一些令人费解之处[9],似乎暗示着同一宗族内的远近亲疏;北魏羊祉与西晋羊祉属同一支系,不避祖讳,也有些可疑。北朝羊氏与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