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之探讨

关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之探讨

ID:22638058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关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之探讨_第1页
关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之探讨_第2页
关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之探讨_第3页
关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之探讨_第4页
关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之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之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之探讨:进行各种物理实验的训练,都是激发兴趣,掌握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该把精力从单纯传授物理知识转到对学生素质培养上来,通过实验强化教学,架起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间的桥梁。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G633.7:B:1672-1578(2010)12-0192-01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斯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只要向他们提供适当的时机和条件。但从物理教学来看,学生的差异却很大,就是由于教师违心地让学生处于题海之中,带给学生的只有烦琐和厌倦,使学生失去兴趣这一最好的老师。我们应适应学生发展的需

2、要,满足学生求知欲望,找到引起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实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兴趣,而且可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以实验作为基点,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1、以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激发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直接的动力。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设计物理实验时,教师要有所创新,且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如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时,就曾经独辟蹊径:让学生把用手帕摩擦过的塑绳膜,分散开戴到头上在班内跑,会发生什么现象?班内顿时一片哗然,沸腾过后,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自己得出了“

3、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2、多媒体课件模拟物理情境,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但许多物理是抽象的,我们现在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如:“电路中电流方向”。实物只能让学生感知有电流,因为小灯泡亮了,但不能看到电流从正极流出回到负极。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可以虚拟

4、电流方向,显现更加形象的情景,使抽象变为具体可感,加之动态的电流,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利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3、学生实验,通过画图、识图培养想象能力  课本中很多实验,都需要设计图形,从画图、识图及图像与实物转化的角度,靠想象来认识物理规律,然后靠作图来进行分析、判断的。如“多个开关控制电路”,教给学生通过画等效电路,来分析电路连接情况,就比头绪繁多的实物电路清楚易懂。由于想象的材料于实践并与感知、记忆密切相关,想象使学生头脑中出现一些超处自己实验的形象,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画图、识图,来帮助学生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产生清晰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大知识

5、范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4、课上课下结合,在观察思考中巩固物理知识  学生在初步掌握基本物理知识以后,要使这些知识巩固、深化,仍然有赖于进一步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进行分析讨论,养成探究性实验的习惯;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操作、归纳总结、形成结论。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可将部分实验留给他们课余做。如:大气压强可以托住杯中水、鸡蛋在盐水中上浮、水的沸腾与凝固、打气筒多次挤压会变热、连接并研究小灯泡的串并联等等。学生亲自操作会揭开物理的神秘面纱,增添研究的兴趣,感到物理的学以致用,就会经常用知识联系日常生活,扩展知识的

6、摄取面,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5、鼓励做好课外小制作,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合作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每学期,学生将小制作拿到班里,对他们的小制作评析,激励其制作热情。如:自制小潜艇、杆秤、手电筒、指南针、电磁铁、电铃等,制作虽简单,却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课堂讲评小制作,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

7、,又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体现了学习的独立性、操作性。  6、注意实验的分组归类,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系统性、条理性强的知识,才便于学生掌握。教材中实验是根据知识结构安排的,实验内容基本上无必然的联系,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往往既多又乱。因此,在总复习中,可以将原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次序打乱,重新归类为几部分:观察物理现象、基本食品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验证物理规律等。打破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重新分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