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题研究《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传承》

高中语文课题研究《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传承》

ID:22646129

大小:125.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30

高中语文课题研究《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传承》_第1页
高中语文课题研究《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传承》_第2页
高中语文课题研究《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传承》_第3页
高中语文课题研究《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传承》_第4页
高中语文课题研究《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传承》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课题研究《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传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普通高中课堂文化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研究简报(第一期)学术中心《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传承》课题组l卷首寄语像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夫,一转身我们又匆匆的走进课题研究这所快乐驿站。南山下、东篱边,“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陶渊明开怀畅饮,陶然而悠然。我们不是诗人,却有着诗人一样的禀赋和才情;我们不是农夫,却有着农夫一样的淳朴和平实,一样的耕耘和收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学校和年级的正确引导和积极推动下,我们高一语文组承担的子课题研究,有序展开。经过反复研讨,我们共同确定了本子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具体研究方案,以及各人分工负责的“

2、子课题之子课题”研究。现在,我们不揣冒昧把这些还不成熟的东西以简报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包括“研究动态”、“研究方案”、“论文精选”、“课例研究”等几个部分,希望得到方家的批评指正。愿读书、科研之风吹遍一中,愿我们的课题研究早结硕果!l本期主编:l编委:  l执行主编:-24-l研究动态★年9月初,“高中课堂文化研究”开题报告会;★年10月15日,第一次子课题研究例会,确定“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子课题研究方向,课题组成员简单分工;★年11月12日,课题组第二次例会,课题组内部交流研究心得;★年12月20日,课题组第三次例会,组织参加学校学术论坛活动;★年1月6日,我校第一届学术论

3、坛圆满举行,本子课题组代表在论坛与其他组交流研究心得;★年2月28日,课题组第一期研究简报刊印……l研究方案“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高一语文子课题研究组刘刚一、课题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叔子曾经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杨叔子院士的这番话让我们不得想起“明朝那些事”。明朝的覆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八股取士的“应试教育”背景下,读书人醉心功名,罔顾道义,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等等的积极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制。今天,当我们信心满怀的行走在现代化的大道上的时候,我

4、们同样面临着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缺失的尴尬困局。其实,对于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来说,我们不是缺少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是缺少对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原来讲要“批判的继承”,其实也是批判多于继承。《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

5、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二、课题目标-24-我们高中年级语文组选择的子课题《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的目标是: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在这个物欲横流、精神沉沦,快餐文化盛行的社会,如何积极、有效参与实践,务实探究,希望在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协调、有效结合的教学实践层面上,走出一条操作性较强,适合一般学校提高语文学习成效,并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终身、和谐发展的路子!三、课题分析1.什么是传统文化首先要明确的是,“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这里的传统文化,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前中国既有的文化,区别于所谓“西学”,包括器物、制度和精神

6、三个层面。本课题所要研究的“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一般不涉及器物,而是侧重于制度和精神,尤其是精神层面的学习与继承。(1)古诗文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也是一个散文的大国。古诗文既是精神层面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本身,包括语言和文字,都因其独一无二、独树一帜而成为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例如,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初中学生都会接触到的这些名篇名句:“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点名自己虽然年迈力衰独处孤村,但并不悲哀绝望,还想着

7、替国家出征防守边关,表达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王维的《杂诗》作者表现自己对家乡强烈的热爱和恋恋不舍之情。孟郊的《游子吟》,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亲人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