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申报书(石存杰)

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申报书(石存杰)

ID:2265151

大小:113.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7-11-15

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申报书(石存杰)_第1页
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申报书(石存杰)_第2页
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申报书(石存杰)_第3页
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申报书(石存杰)_第4页
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申报书(石存杰)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申报书(石存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附件4-1-1: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申报书申请者姓名:石存杰研究生类别: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攻读方式:非定向■定向□委托培养□自筹经费□专业名称:车辆工程研究方向:车辆电子及信息技术申请项目名称:车载感知与终端开发所在学校:江苏大学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制表江苏省教育厅二O一一年四月填表说明一、填写本表前,应先仔细阅读《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实施与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及本说明,务必实事求是填写。二、本表作为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立项评审与立项课题存档备查之用,

2、用A4纸打印,一式5份报送省教育厅。三、配套经费包括单位、院系配套经费及项目组自筹经费。单位配套经费数额请在学校审核意见栏目内予以注明。四、填写本表栏目时,如需要可加附页。五、本表所有信息必须全部填写,不存在的内容一律填“无”项目概况项目名称①车载感知与终端开发项目类别A.人文社科项目□B.自然科学项目■申请经费②2.1万元起止年限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专业代码080204专业名称车辆工程重点学科国家级□省级■研究方向车辆电子及信息技术申请人姓名石存杰性别男出生年月85.8硕士入学年月2010

3、.9所在院系汽车学院联系电话18796000421电子信箱dalica@126.com指导教师姓名刘军性别男出生年月67.9备注③博导主要研究方向汽车电子及机电一体化近三年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共4篇,出版专著(译著)0部近三年获奖成果:国家级1项,部省级2项目前承担科研项目:国家级0项,部省级1项近三年支配科研经费50万元,年均15万元一、立项依据(1)研究意义电子化、智能化是汽车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汽车创新主要来自电子技术驱动。为提升汽车主动安全性能,车联网、车载分布式感知网络、汽车智能安全

4、控制等技术必将在未来的汽车上装备得到装备。开展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开发相关的车载装置和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汽车创新主要来自电子技术驱动。为提升汽车主动安全性能,汽车分布式感知网络、车联网等技术必将装备在未来的汽车上,开展这方面的基础研究非常必要。物联网技术发展已被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1]。把汽车制造纳入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环境中,车联网将为汽车工业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车联网[2,3]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行车安全。包括行车预警、车内保护、紧急报知;②运输效率。包括车队管理、车流控管

5、、用路付费;③便捷交通。包括定位信息、数据服务、乘客娱乐。车联网关键取决于感知,是车载多种传感器信息融合后处理成“智能”的知识和判断。目前商业化的一些车载远程通讯服务(Telematics)平台[2-3],如ON-Star、G-Book等,主要以GPS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GPRS、GSM、3G等移动通讯系统为基础,与车联网的本质有很大差距,并没有为汽车行车安全提供深入可靠的服务。体现在:①没有对行驶中的汽①项目名称应简洁明了,字数限25个汉字内;②申请额度:社科类项目不超过1万元,自然科学类项

6、目不超过3万元。③备注一栏如是院士填写A,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填B,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填C,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填D,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填E。15车进行全面感知;②作为外挂车载服务平台,没有真正与车载电子平台融合;③以提供交通服务为主,在行车安全方面提供的服务非常有限。对于汽车驾驶员来说,面对的是复杂道路交通(路、交通环境)和相对原始简单的操控条件(车)。驾驶员首先要观察周围复杂的交通环境,再经过大脑的分析和决策,最后操纵车辆的转向、制动、离合器和油门等操纵机构,实现车辆行驶的控制。与驾驶

7、飞机或船舶等其它交通工具相比,繁重的驾驶任务,使得汽车驾驶员出错概率较高。主要表现在[10-12]:①一些动力学控制装置(如ABS、TCS、EPS、VDC等)不能实现车辆驾驶信息的全面感知,不能全面反映汽车驾驶系统地输入和输出信息;各装置之间相互独立,感知信息不能有效利用;感知信息不对驾驶员开放,是典型的“黑匣子”系统。②驾驶员驾驶行为特征(反应快慢、熟练程度、心理和精神状态、判断能力等)差异很大,不规范甚至错误的驾驶行为普遍存在,没有有效的监测和纠错机制。对事故和潜在危险状态的判断和决策,缺乏有效的

8、安全预报及驾驶辅助预警和决策机制。③国内外对车辆安全辅助驾驶技术的研究侧重于通过视觉传感器、车道布置信号源、激光或超声波传感器等途径获取交通环境信息,实现安全行车和避障。在信息提取的准确性、系统应用可操作性等方面离大规模普及还有距离。汽车作为移动的交通工具,交通事故是其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在2006年4月20日发布的《自然驾驶条件下的100辆车进行的研究》显示,80%的公路交通事故是由驾驶员在事故前3秒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