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

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

ID:22653465

大小:6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30

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_第1页
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_第2页
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_第3页
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_第4页
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摘要:人的活动的价值取向贯穿于人的活动过程的始终,本文立足于全球化的现实背景,从哲学层面系统研究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基本内涵、辩证特性及其演变趋势和作用,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人的活动本质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引导人们进一步确立科学理性的价值取向,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价值人的活动价值取向历史演变商品经济价值取向自然中心主义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反人类中心主义全球化价值取向人的活动总是具有一定价值取向的活动,价值取向贯穿于人的活动过程的始终,直接影响着人的活动目标的确定和活动方式的选择,也关系着人的活动及其结果是否既合目的性又合规律性

2、。在当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作为活动主体的人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导致了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演变。一、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内涵和辩证特性(一)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内涵马克思曾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在马克思看来,价值是指活动客体的特定属性对于满足活动主体需要的意义和效用。价值取向是价值主体在进行价值活动时指向价值目标的活动过程,反映出主体价值观念变化的总体趋向和发展方向。因而,我们可以对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界定如下:人的活动价值取向是指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处理

3、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体倾向性。2、人的活动的价值取向的产生和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人们现有的需要得到满足,新的需要又同时被创造出来,于是又开始产生和追求形成新的价值取向。所以,马克思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3、人的活动价值取向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目的范畴。人的活动价值取向是作为活动主体基于目的而在思维中形成的一种观念创造。(二)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辩证特性1、客观性与主体性。客观性指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在对形成和确立价值立场、价值选择标准和价值实现方式进行事实表达时都体现出来客观属性。同时,客体价值的有无和大小要受主体

4、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2、社会性与历史性。人的活动的价值取向受社会影响和制约,受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和制约。同时,价值是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的,因而具有历史性。3、相对性与绝对性。相对性是指人的价值取向是相对于一定主体而言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发展的。绝对性是指人的价值取向作为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存在着普遍性、无条件性、恒常性、客观性。4、多元性与一元性。多元性是指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或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同一主体的价值不同,甚至有多种价值。同时,客体对同一时期的社会主体或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的具体主体、对某一主体的某一

5、方面的具体的价值是确定的、单一的,而不是多元的,因而具有一元性。二、人的活动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一)渔猎文明时期萌芽状态价值取向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始生态价值取向。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只能通过简单的采集、捕鱼、狩猎等活动形式直接接受自然界施予的物质和能量,也使人时时感到自己的生存对自然界的须臾不可离之的依赖性。但同时,人们过分依赖于自然的恩赐,人的主体性主导地位没有得到发挥。2、原始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类活动的形式相适应的社会结构只能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类共同体__氏族部落。在这个形态中,形成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

6、基础的共同劳动、共同享受劳动成果的原始集体主义价值取向。3、单一物质需要的价值追求。人类只能通过简单的活动形式来满足衣、食、住等基本生存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单一物质需要的价值追求。4、对巫术鬼神崇拜的一种理想主义价值取向。巫术实际上是原始人类希望同自然沟通并控制自然使之适合于人的愿望和需求的一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对巫术和鬼神的崇拜,使人类具有较为开阔的世界观。但同时,使人的活动价值取向呈现出客观唯心主义倾向。(二)农业文明时期小农经济价值取向1、以权力为主导的价值取向。这一时期,人类从此开始了奴隶制和农奴制生活,逐步形成了以权力为主导的价值取

7、向。这种价值取向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它也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具有明显的阶级性。2、精神价值取向。由于社会生产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价值,天文、哲学、数学、艺术、宗教等精神活动呈现繁荣景象。3、宗教价值取向。人们虽然还敬天地、敬鬼神,但己经把它们作为一种客体,作为一种宗教信仰,从而普遍形成以对神的崇拜为主导的宗教价值取向。4、以封建为主导的价值取向。封建社会以封建道德为主导价值取向严重影响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且是后世形成“无为”、“出世”等颓废哲学流派的思想根源。(三)近

8、代工业文明时期商品经济价值取向1、以“物”为中介的社会价值关系。“物”成为左右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