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事迹材料

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事迹材料

ID:22654277

大小:62.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事迹材料_第1页
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事迹材料_第2页
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事迹材料_第3页
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事迹材料_第4页
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事迹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事迹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事迹材料马涛,男,汉族,1977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1998年12月参加工作,现任四川省XX市XX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团支部书记。从2011年12月起,马涛开始担任多所学校的法制辅导员及法制副校长至今,深刻体会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开展“法治XX区”创建活动,是“六五”普法规划确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几年来,马涛与学校保持及时的联系与沟通,结合法院职能参与学校法制宣传教育。马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一、选择合适的法制教育内容主要围绕米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与预防,米成年

2、人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展开。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主耍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基于此,从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涉及需要防范的法纪问题入手,把法律条文和具体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如在2012年12月26日以及2013年1月21曰,马涛同志分别两次同其他法官一道前往XX市实验中学进行法制讲座,法制讲座围绕“远离违法犯罪,成就幸福人生”及“正确认识网络,激发学习动机”的主题展开,向同学们介绍分析了青少年犯

3、罪的特点、青少年常见犯罪构成要件和犯罪的法律后果,针对青少年常见了结伙打架、沉迷网络等现象,从办理的实际案例入手,剖析了成因,并举例说明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同时,与同学们互动交流了面对不法侵害,应当采取怎样的自我防范措施,提高了同学们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同学们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树立法律意识,远离犯罪,学会保护自己。以法院审理的实际案件为例,以案说法的方式进行法制讲座,主要使得学生明白如下儿个问题:未成年人犯罪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国家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有什么特殊的规定,未成年人易犯的典型犯罪类型有哪些,并理解掌握盗窃、抢劫、故意伤害

4、、故意杀人、寻衅滋事等常见犯罪,及未成年人易犯罪名的构成要件及其法律后果。着重让同学们理解违法犯罪会给社会、给自身、给家庭带来的严重危害后果。通过个案着眼,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引导同学们应当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一方面,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自身素养,从心理和意识上远离违法犯罪;一方面,是掌握法律知识,从行为上避免违法犯罪;再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面对不法侵害时,应当采取怎样合法的、有效的自我防范措施,提高同学们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二、选择合适的教育形式校园法制教育的形式上,主要采取

5、“以案说法”的案例教学法,广泛搜集、总结辖区内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未成年人易犯的典型犯罪类型及相关法律规定。如2012年8月31日新学期伊始,为进一步打造“平安校园”,马涛同志再次前往乐山五中,为全校师生开展了一场生动的法制讲座,此次送法进校活动在乐山五巾大操场开展,系五巾(兑阳湾校区)2012年下期开学电离暨法制讲座。该次讲座向同学们介绍了法律与个人生活的联系,使同学们对法律有更加全面的认识,着重地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青少年常见犯罪构成要件和犯罪的法律后果,针对青少年常见了结伙打架、沉迷网络等现象,马涛同志从办理的实

6、际案例入手,为同学们剖析了成因,并举例说明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同时,传授同学们面对不法侵害,应当采取怎样的自我防范措施,提高了同学们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同学们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树立法律意识,远离犯罪,学会保护自己。案例分析的形式,符合中学生年龄层的理解能力和心理特征,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深入浅出,使学生便于理解,易于接受。案例教学,实际上就是“讲故事”,将一个个案例巧妙转化为情节丰富、跌宕起伏的小故事,如此一来,将原本严肃、抽象的法律知识,变得富于乐趣,形象生动,从而拉进法律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他们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发

7、生的故事,深刻体会到,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违法犯罪就在身边,必须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在讲完一个案例之后,讲解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剖析该违法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和成因,如此一来,让抽象的法律规定变得生动、具体、形象,宥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提升同学们法律知识的同时,让他们从思想和心理上,远离违法犯罪,在语言和内容的处理上,也着力做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以便讲座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三、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每次法制教育活动面向的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备不同讲稿,以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从而更利于受众接受和理解,更有利于引发共鸣,达到振聋发聩

8、的效果。如在2013年2月20日,马涛同志同其他同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