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ID:22660509

大小:6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0

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_第1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_第2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_第3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_第4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摘要:协作学习目前己经成为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络环境下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求民思维、批判思维、探索发现精神、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处能力、自瘭自强和培养新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非常重要,许多国家的教育实践中都已非常重视协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协作学习与协作学习模式,探索了协作学习的基本理论,并对协作学习模式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关键词:协作学习;教学设计,小组学习;建构主义一、协作学习与协作学习模式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三种:一种是竞争性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互相对立;一种是个别化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

2、独立的;第三种是协和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协同工作并共同分享学习目标。在面临选择这三种学习的组织结构形式时,DavidW.和RogerR.Jonson教授推荐选择协作学习形式。1924年至1981年间的研究结果表明,协作学习组织形式比其他两种组织结构更能提高学习的业绩。1.协作学习的基本概念协和学习(CollaborativeLearning)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

3、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学生学习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此外,协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与学校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1.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协作学习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学习模式,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和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协作学习模式是指采用协作学习组织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

4、过程,通常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协作学习环境。(1)协作小组。协和小组是协作学习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小组划分方式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协和学习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协作小组中的人数不要太多,一般以2—4人为宜。(1)成员。成员是指学习者,按照一定的策略分派到各协作小组中。人员的分派依据许多因素,如学习者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风格、认知方式等,一般采用互补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协作学习的效果。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搭配,可有利于差生的转化并促进优生在辅导差生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认知方式不同的学生互相搭配,有利于发挥不同认知类型学生的优势,从而

5、促进学生认知风格的“相互强化”。协作学习成员不限于学生,也可能是由计算机扮演的学习伙伴(3)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在协作学习模式中并非可有可元,因为有辅导教师存在,协作学习的组织、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实现效率、协作学习的效果等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保证。协作学习对辅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辅导教师具有新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同时还要实现二者最优结合。(4)协作学习环境。协作学习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主要包括协作学习的组织环境、空间环境、硬件环境和资源环境。组织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成员的组织结构,包括小组的划分、小组成员功能的分配等;空间环境是指协作学习

6、的场所,如班级课堂、互联网环境等;硬件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所使用的硬件条件,如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基于互联网的协作学习等;资源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所利用的资源,如虚拟图书馆、互联网等。1.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七种,分别是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1)竞争。是指两个或更多的协作者参与学习过程,并有辅导教师参加。辅导教师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的学习者“单独”完成,看谁完成得最快是好。辅导教师对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其他学习者也可以对其发表意见。各自任务完成后,就意味着总任务的完成。竞争性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与主动性,但易造成因竞争而导致协作难以进行的结果。因此让学习者明确各自任务完成对保证总目标实现的意义非常重大,即学习者是在竞争与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的。竞争可在小组内进行,也可以在小组间进行。(2)辩论。协作者之间围绕给定主题,首先确定自己的观点。在一定的时间内借助虚拟图书馆或互联网查询资料,以运动自己的观点。辅导教师(或中立组)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甄别,选出正方与反方,然后双主围绕主题展开辩论。辩论的进行可以由对立的双方各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