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级管理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班级管理问题与对策

ID:22666533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中小学班级管理问题与对策_第1页
中小学班级管理问题与对策_第2页
中小学班级管理问题与对策_第3页
中小学班级管理问题与对策_第4页
中小学班级管理问题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班级管理问题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小学班级管理问题与对策班级是学校教育机体的细胞,是学生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组织载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天然实验室,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小学班级管理问题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中小学班级管理是一项由学生、教师、学校三个主体多向交互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育研究的热问题。然而,关于中小学班级管理的研究文献集中于一线教师对中小学班级管理经验的简单总结和粗糙梳理,缺乏普遍性的指导意义,亟待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指导下,将丰富的中小学班级管理经验上升为中小学班级管理理论。本文拟从教师角度研究中小学班级管理问题,厘清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内涵,提出中

2、小学班级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内涵  (一)核心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  中小学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部分,在传统教育习惯中,学校教育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权威标准教育学生,按照零件工厂的统一标准塑造学生。也就是说,学校教育“就内容而言,目的明确地向学生灌输不属于他们个人的,而仅属于社会本位的价值体系。就形式而言,在一群训练有素的教师的计划和控制之下,对内不仅对不同的人提供同样的预先套装好的一组组知识和价值,对外通过制造‘只有教才能导致最可靠的、最好的学’的神话,以维护这一体系自身的利益”[1].在这种教育逻辑背景下,中小学班级管理主要是一种

3、忽视主体性的以外部控制为主的强压式管理,导致等级性、封闭性、形式性等局限性。为纠正传统教育管理的偏差,教师应该摈弃那种轻视人、奴役人、束缚人的中小学班级管理模式,为此,需要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教育部制定的幼儿教师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提出“学生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我们的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全

4、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逻辑起点;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在质上的规定;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在量上的要求;让学生主动发展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真谛;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时代特征;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终极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必要条件;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社会要求[2].  (二)主要内容:处理师生关系和同班同学关系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

5、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学生的发展是在关系中实现的,“关系的质量,就体现着学生发展的状态;关系的发展,就意味着学生的发展”[4].学生在班级日常生活中建构着丰富的多类型关系,此种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物的关系,其中人与人的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同班同学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师生关系和同班同学关系是中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师生关系既是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核心关系。师生关系不应是工具理性的“主体-客体”关系,而是基于价值理性的“主体-主体”或“我-你”的交往行为。教师之为教师的价值就显现在鲜活的师

6、生关系之中,即“真正的教师向着学生而生”[5].为了实现教师行为的教育价值,教师必须立足于活生生的师生关系之中,选择合理的教师行动,切入学生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同班同学关系是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最高级”关系。由于时间和空间的相似或相近,同班同学关系的时间持续性和交往密切性超过了师生关系,即使教师不在场,此种关系状态仍保持在场状态,对于学生发展具有直接生成性。同班同学关系成就学生间兄弟姐妹般的情谊,成就学生间的平等共存,成就学生间的共同创造,成就学生间的相互学习[4].  二、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问题  关于当下的教育,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

7、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教育“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6].我们的教育有着深刻的危机---教育把重心放在了智力的培养上,而忽视了人格的完善[7].教育丧失了超越现实社会的理想性,这样的教育是把“物”而不是把“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致使人被“物格”化而丧失“人格”.  具体来说,当下中小学班级教育管理,主要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班级管理方法陈旧  很多中小学班级管理以个人经验为出发点,以班主任的主观思维为班级管理

8、的主要导向,把是否听话作为评价学生好坏和班级管理是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