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痴》读后有感

《白痴》读后有感

ID:22670844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白痴》读后有感_第1页
《白痴》读后有感_第2页
《白痴》读后有感_第3页
《白痴》读后有感_第4页
《白痴》读后有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痴》读后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白痴》读后有感  《白痴》读后有感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个将“宽容”与“忍让”作为毕生信条的作家,一个可能会让大多数人觉得懦弱的男人,他笔下“白痴”的形象会是怎样呢?    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一个作家将白痴作为自己小说的主角,带着对这本书的疑惑,我展开了书页。陀思妥耶夫斯基将主角的现身场景设置在了火车上,在人物的交谈中为我们展现着每个人的形象。梅诗金公爵,我想像不到世界上竟会有一个人如此的单纯幼稚,没有虚荣却拥有尊严。在火车这个公共场所,他大胆地承认自己的贫穷和疾病,将自己的隐私暴露于众人的眼下。罗果仁,一个直爽却稍显暴躁、爱憎分明、表面残酷内心善良的人,让我们忍

2、不住想了解他的未来和命运。列别杰夫,一个典型的自私自利小公务员的形象,每一个句子都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他阿谀谄媚的嘴脸,忍不住心生厌恶。对人物命运的探索就此开启,放下书已经成为一种刑罚……    这个为了治疗癫痫远离国土,在瑞士停留数年,被称为“白痴”的梅诗金公爵可以说让我又爱又恨。他在瑞士给予那个可怜的女人玛丽以最深切的同情和关爱,并赢得了孩子们的尊敬与喜爱,这样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怎么可能是一个白痴?他在见到纳斯塔霞的照片之后就预言“罗果仁会杀了他”,他在纳斯塔霞和阿格拉雅的眼睛里看到了一样的神色,他那样的了解罗果仁、纳斯塔霞和阿格拉雅,他就像一个能够预言的先知,更像一个

3、对世人不分贵贱都寄上爱与帮助的神只,他哪里能是白痴?他有能力让万分憎恨他的加尼亚诉说衷曲,放下戒备;他有能力让将他视为情敌的伊波利特不喜欢,却难以憎恨;他有能力让布尔多夫斯基和贪婪的伙伴翻脸,并向他致谢。(..)这样的形象如同耶稣基督一样闪耀,他似乎随时准备牺牲自己以拯救世人于苦难。可见是一个十分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将基督的美德赋予梅诗金,让他去做自己在现实中所做不到的事情。    在生活中所遭遇的各种不幸,以及他面对的现实和理想的巨大冲突,就是他作品中梅诗金形象的另一面形成的主要因素。梅诗金没有自己坚定的立场,面对纳斯塔霞和阿格拉雅两方的爱时,不懂得如何协调和处理,最终

4、导致纳斯塔霞的离去和阿格拉雅的受伤,他在面对两个女人的对战时显然没有用理智来指导自己。他毫无原则的应对来找他借钱甚至骗钱的人,这不是一种善良而是一种纵容;他容忍别人的诋毁,甚至去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他不积极的去解释自己,最终导致了误会的越积越深。可以想象,在经历了流放生涯,经历了容忍之道所带来的苦痛时,必然也对自己的生活态度产生了质疑,不然他怎么会最终让梅诗金经历大脑受损、无法修复,真正成为白痴的结局呢?    造成梅诗金悲剧的,纳斯塔霞应该算是最大的力量贡献者。经历了富商托茨基数年的伤害与蹂躏,她可以说是处于一种癫狂的状态里,她要惩罚每一个心中有着罪恶念头的人。她让

5、托茨基深陷在精神的炼狱里,她随意地将十万卢布扔进火炉使嗜钱如命的加尼亚昏厥重病,她在宴会上大胆的嘲笑叶班钦将军并将其珍珠拒收。她一会大哭,一会大笑,她活在自己给自己营造的牢狱里,不能更不愿意跳脱出来。当社会已经让她心灰意冷,上帝却给她送来了纯净如水的梅诗金,她为他所打动,却不敢接受这样一份美好却沉重的爱,她已经不单单厌恶别人和世界,她厌恶的,还有她自己!她放纵的过着放逐一般的生活,她对罗果仁、梅诗金承诺了婚姻,却每每在婚姻之前逃逸,她过不了被束缚的生活,却又容忍不了孤独。她一次次地逼迫,逐渐的闯入罗果仁最后的防线,正如梅诗金所预言的,她不可避免的被杀了。绝美的容貌、破产

6、的家庭、骄傲的性格、高等的教育,这一切早就注定了她一生的悲剧!    罗果仁本就像一个生活在墓地中的人,而纳斯塔霞则是上帝附赠他的黑洞洞的地狱。他对纳斯塔霞的爱那样的深刻,那样的不顾一切,而爱情本身又具有独占性,在长期的寻找与追逐中,他的心越发冰冷,他没有选择,只能和纳斯塔霞一起灭亡!自始至终我都觉得他们两个是注定要在一起的,上帝就是为了其中一个所以才创造了另一个,只不过他们的相遇就是为了灭亡……    小说中的人物或高尚或低贱,但是都被赋予了一种对信仰、人生的探索和思考能力。小公务员列别杰夫可以说出一番富含哲思的话语;虚无主义者伊波利特在想要自杀时念了长长的心灵独白;

7、在叶班钦将军家的宴会上,梅诗金公爵和参加宴会的众人针对教会和人性表达自己的看法……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对于生命和自然进行了解读,而这些必然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某个安静的午后或夜晚所进行的最伟大的思考!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布尔多夫斯基以梅诗金恩人——帕甫谢夫儿子的名义去索要钱财的场景,借此表达了自己对虚无主义的反对。他对于贫穷者因为更苦难而更有权杀人的逻辑表现了深深的焦虑,对于因为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赤裸裸的拜金主义导致的罪恶,以及因为虚无主义者们主张贫穷有理、财富有罪而导致的杀人,都怀有极度的恐惧。他坚信如果我们不能在道德和理智两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