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生产线与效率工资科学管理原理案例

福特生产线与效率工资科学管理原理案例

ID:22671878

大小:77.6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福特生产线与效率工资科学管理原理案例_第1页
福特生产线与效率工资科学管理原理案例_第2页
福特生产线与效率工资科学管理原理案例_第3页
福特生产线与效率工资科学管理原理案例_第4页
福特生产线与效率工资科学管理原理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特生产线与效率工资科学管理原理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亨利·福特的流水线和效率工资在20世纪初的美国是“大王”频出的时代。铁路大王斯坦福、银行大王摩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耐基,当然,还有汽车大王福特。虽然同是被称作“大王”,但我更认为福特和之前的大王有了本质的不同——福特是一位真正的企业家,而其他人只是成功的生意人。亨利·福特为制造汽车而生。15岁的时候,福特就在自家的工具间里制造出了一台内燃机。1887年,24岁的福特进入爱迪生的电灯公司成为一名技术员。10年之后,福特辞去工程师的职位,在底特律和别人合伙创立了汽车公司。直到1947年去世,福特一生都在领导着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汽车公司。1936年,福特还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

2、的基金会,慷慨地捐助教育、科学研究和社会改良等事业。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福特基金会的捐助额一直名列美国榜首。在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1913年8月一个炎热的早晨,当工人们第一次把零件安装在缓缓移动的汽车车身上时,标准化、流水线和科学管理融为一体的现代大规模生产就此开始了。犹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诞生了现代意义的工厂,福特的这一创造成为人类生产方式变革进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每一天,都有大量的煤、铁、砂子和橡胶从流水线的一头运进去,有2500辆T型车从另一头运出来。在这座大工厂里,有多达8万人在这里工作。1924年,第1000万辆T型汽车正式下线,售价从最初的800美元

3、降到了260美元。汽车开始进入美国的千家万户。”流水线彻底改变了汽车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成为现代工业的基本生产方式。时间过去了将近100年,流水线仍然是小到儿童玩具大到重型卡车的基本生产方式。流水线之前,汽车工业完全是手工作坊型的,每装配一辆汽车要728个人工小时,当时汽车的年产量大约12辆。这一速度远不能满足巨大的消费市场的需求,所以使得汽车成为富人的象征。福特的梦想是让汽车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所以,提高生产速度和生产效率是关键。只有降低成本,才能降低价格,使普通百姓也能买的起汽车。1913年,福特应用创新理念和反向思维逻辑提出在汽车组装中,汽车底盘在传送带上以一定速度从一端向另

4、一端前行。前行中,逐步装上发动机,操空系统,车厢,方向盘,仪表,车灯,车窗玻璃、车轮,一辆完整的车组装成了。最终,经过多年努力流水线使每辆T型汽车的组装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28分钟缩短至10秒钟,生产效率提高了4488倍!流水线是把一个重复的过程分为若干个子过程,每个子过程可以和其他子过程并行运作。福特的流水线不仅把汽车放在流水线上组装,也花费大量精力研究提高劳动生产率。福特把装配汽车的零件装在敞口箱里,放在输送带上,送到技工面前,工人只需站在输送带两边,节省了来往取零件的时间。而且装配底盘时,让工人拖着底盘通过预先排列好的一堆零件,负责装配的工人只需安装,这样装配速度自然加快了。

5、他在一年之中生产几十万辆汽车,这个新的系统既有效又经济。结果他把汽车的价格削减了一半,降至每辆260美元,1914年,一个工人工作不到四个月就可以买一辆T型车。6流水线的意义它使产品的生产工序被分割成一个个的环节,工人间的分工更为细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大幅度提高,极大促进了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的标准化。制成品被大量生产出来,尤其是多样的日用品在流水线上变成了标准化商品。汽车生产流水线以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适应了美国当时的国情,汽车工业迅速成为美国的一大支柱产业。在老生产方式即使再增加几个工厂,也应付不了日益增多的订单,必须改变生产方式了。1908年,福

6、特请了位能人沃尔特·弗兰德斯进厂协助工作。弗兰德斯是公认的工业生产专家。亨利与他商定,聘他为生产经理,如果他能在一年内生产出一万辆车,则发给他二万奖金。弗兰德斯将他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改造福特工厂的工作之中,他把工厂整个动了手术:对设备作了重新组合;在工人的工作程序上作了大量的精简调整。由于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工厂现有的设备和劳力,终于提前完成了年产万辆车的任务。他随即辞去了福特公司生产经理的职务,转入到新生的通用公司。而亨利在他这一年的生产实践中,学到了很多组织生产的知识,为他日后在海兰帕克工厂的革新积累了必要的经验。一天,亨利在芝加哥参观肉类加工厂,看到一块块的肉吊在滑车上在空间移动,

7、由一道工序进入另一道工序,他由此受到启发,想利用输送带运送零件。这个设想首先被应用到散热器的组装线上。那是索伦森按照亨利的意图设计的。设备安装好之后,一向很少下车间的总经理库兹恩斯一天突然到了车间,当他看到头顶上一台台散热器滑过,大吃一惊,认为没必要,这些新设备必将提高生产成本。他要查问是谁搞的,人家告诉他是索伦森设计的。他听了很生气,这样重大的改造怎么能不通过他?亨利知道后,赶快告诉索伦森,索伦森立刻主动去找库兹恩斯作解释,并用数据向他说明了这条生产线节省了多少生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