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料]逃债伎俩分析

[法律资料]逃债伎俩分析

ID:22676715

大小:61.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30

[法律资料]逃债伎俩分析_第1页
[法律资料]逃债伎俩分析_第2页
[法律资料]逃债伎俩分析_第3页
[法律资料]逃债伎俩分析_第4页
[法律资料]逃债伎俩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律资料]逃债伎俩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逃债伎俩分析  债,作为法律上的概念,是指特定当事人之间可以请求一定给付的民事法律关系。  在非逃债伎俩法律层面上,一般人均把债理解为一方当事人因某种事由产生的拖欠另一方当事人一定数额金钱或财物的关系。本文主要也就是针对财物之债而言。  逃债则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逃债是指债务人或债务相关人通过各种本质上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能够引起债的事实、法律状态发生改变的以达到不还债务或少还债务之目的的行为。逃债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它导致了债权人增加了实现债权的成本甚至无法实现债权,使企业产生了不良资产,使市场信用受到了质疑,使市场交易充

2、满了危机,使金融秩序受到了破坏,使法院执行面临诸多的困难等等。  本文对逃债原理、逃债手段进行了些思考与剖析,供大家防范逃债之用。  一、逃债原理透析  (一)从债的特性角度推导出来的逃债原理  债作为一种民法上的制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这些债本身的特殊性,将有可能成为逃债的有力武器。  1、债权相对性原理。  债权作为一种相对权,其本身就存在某些限制。当普通债权与其他权利发生冲突时,普通债权往往被置于次要地位。主要有:  (1)物权优先原则。债务人为了逃债,虚假设立了另一物权用以对抗债权,致使债权最终无法实现。  (2)特种债

3、权优先原则。债务人为了逃债,虚假设立了特种债权用以对抗普通债权,致使普通债权无法实现。  2、债权相容性、平等性原理。相容性是指同一标的物上可同时存在数个债权人;平等性是指数个债权人对于同一个债务人先后发生数个普通债权时,其效力一律平等,不因其成立先后而有效力上的优劣之分。由于多个债权相容而平等,可是,债务人清偿债务却是自然会存在一个先后顺序的,于是又衍生出了“多个普通债权自然有序原理”。当同一个债务人面对多个债权人时,各个债权之间虽然在法律上是不存在先后次序的,但客观上是自然会存在着先后次序的。个人债务人可能会依照先履行先清偿,

4、先到期先清偿原则进行逃债。法人债务人则有可能会进入到破产程序中,在破产程序中实施逃债。  (二)从债的主体角度推导出来的逃债原理:  3、主体特定性原理。  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主体有特定性,债权主体是特定的,债务主体也是特定的。一般情况下,债权人要实现债务,只能向债务人主张权利,而不能向债务人之外的其他人主张债权。也就是说,如果债务人要逃避债务,只要其能够做到“金蝉脱壳”,就能够逃避债务。主要表现为利用股东与公司、公司与员工、丈夫与妻子、代理人与被代理人等主体间的特殊关联关系进行逃债。  4、法人资格原理。  企事业单位取得法人

5、资格之后,则具有了相应的独立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独立地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法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一般情况下法人的出资者或发起人不承担责任。正是由于这个原理,可被债务人用以逃债。常见的手段为破产逃债。  5、主体转换原理。  以有足够偿债能力的A主体的名义产生了债务,但经过各种策划和运作,债务实际承受主体变成了另一个没有偿债能力的B主体。主要手段有:利用企事业单位改制、公司分立合并、公司收购、合同转让等。  6、主体消亡原理。  由于债的主体是特定的,只能向特定的债务人主体才可以主张债权。故而,又可以衍生出另一个道理

6、,即如果债权人无法找到特定的债务人或者特定的债务人已经消亡,那么,作为债权人要实现债权,将是非常困难的。常见的此原理派生出来的逃债手段有:“失踪”逃债、“自杀”逃债、“遗嘱、遗赠”逃债、“继承”逃债、“吊销企业营业执照”逃债、“注销”逃债等等。  (三)从债的内容角度推导出来的逃债原理:  7、自始无效原理。  债务人为了逃避债务,设计圈套使双方民事行为或合同被撤消或被认定为无效,因为无效或被撤消系自始不产生法律效力,于是乘机逃债。  8、合同抗辩原理。  合同当事人滥用合同法赋予的或者合同约定的抗辩权利或者债务人假造合同法上或合

7、同约定的有关抗辩事由,用以对抗债权人的主张,以达到逃避债务的目的。  (四)从债的履行角度推导出来的逃债原理:  9、履行不能原理。  履行不能是指债务人在客观上已经没有履行的能力。为了实施逃债,债务人转移财产,或赠与、低价转让财产,或将其怠于行使(甚至放弃)对第三人拥有的债权,使债务人处于客观上无力偿还债务,使得债权人无法实现债权。合同法已经专门为了防止此类逃债行为的发生而设立了“撤销权”和“代位权”制度。但要实现“撤销权”和“代位权”,还是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的。  10、瑕疵履行原理。  债务人故意不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

8、定的数量、质量、方式、时间、地点来履行债务,使债权人的债权受损失,从而达到其逃债的目的。  11、迟延履行原理。  债务人能够履行而不按照法定或约定的时间履行债务,而是拖延时间,以此达到逃债的目的。  12、违约毁约原理。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债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