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与化产回收

炼焦与化产回收

ID:22684514

大小:5.20 M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0

炼焦与化产回收_第1页
炼焦与化产回收_第2页
炼焦与化产回收_第3页
炼焦与化产回收_第4页
炼焦与化产回收_第5页
资源描述:

《炼焦与化产回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名词解释高炉炼焦的焦比:指每炼一顿生铁焦炭的消耗量,用公斤/吨生铁表示.M25(M40):当焦炭承受冲击力时,焦炭沿结构的裂纹或缺陷处碎成小块,焦炭抵抗此种破坏的能力称焦炭的抗碎性或抗碎强度。用M25(M40)表示。M10:当焦炭表面承受的切向摩擦力超过气孔壁的强度时,会产生表面薄层分离现象形成碎屑或粉末,焦炭抵抗此种破坏的能力称耐磨性或耐磨强度,用M10值表示。备煤的细度:是指配合煤中<3mm粒级占全部配合煤的质量百分率。炼焦速度:炭化室平均宽度与结焦时间的比值.成层结焦:各层处于结焦过程的不同阶段,在炉墙附近先结成焦炭而后逐层向炭化室中心推移——成层结焦。里行气:炭化室内干煤层热

2、解生成的气态产物和塑性层内所产生的气态产物中的一部分只能向上或从塑性层内侧流往炉顶空间——里行气。外形气:塑性层内的所产生的气态产物中的大部分及半焦层内产生的气态产物则穿过高温焦炭层缝隙,沿焦饼与炭化室墙之间的缝隙向上流入炉顶空间——外行气。炼焦最终温度:炭化室中心面上炉料温度始终最低,因此结焦末期炭化室中心面温度(焦饼中心温度)可以作为焦饼成熟程度的标志,称为炼焦最终温度。焦炉的机侧和焦侧:整座焦炉靠推焦车一侧称为机侧,另一侧称为焦侧。炭化室的锥度:为顺利推焦,炭化室的水平呈梯形,焦侧宽度>机侧,两侧宽度之差称锥度荒煤气:炼焦煤于炼焦炉内在隔绝空气高温加热条件下,煤质发生一系列变化

3、,裂解生成挥发性产物净焦炉煤气:经回收化学产品和净化后的煤气轻苯和重苯:粗苯工段生产的粗苯,经两苯塔分馏为轻苯和重苯循环氨水:氨水由澄清槽上部满流至氨水中间槽,再用循环氨水泵送回焦炉集气管以冷却荒煤气,这部分氨水称为循环氨水.剩余氨水:在氨水循环系统中,由于加入配煤水分和炼焦时产生的化合水,使氨水量增多而形成所谓的剩余氨水。重质焦油:在用循环氨水于集气管内喷洒荒煤气时,约60%的焦油冷凝下来,这种集气管焦油是重质焦油.轻质焦油:煤气在初冷器中冷却,冷凝下来的焦油为轻质焦油.混合焦油:轻质焦油和重质焦油的混合物.饱和器母液:饱和器中被硫酸铵和硫酸氢铵所饱和的硫酸溶液.饱和器母液酸度:溶

4、液中酸式盐和中式盐的比例取决于母液中游离硫酸的浓度,这种浓度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称之为酸度。晶比:悬浮于母液中的硫铵结晶的体积对母液与结晶总体积的百分比,称为晶比。粗苯:是由多种芳烃和其他混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粗苯中主要含有苯,甲苯,二甲苯和三甲苯等芳香烃,还含有不饱和化合物,硫化物,饱和烃,酚类和吡啶碱类。轻苯:苯,甲苯,二甲苯的绝大部分,硫化物的大部分和近50%的不饱和化合物都集中在轻苯中。重苯:苯乙烯,古马隆,茚等高沸点不饱和物集中在重苯中。回收率:煤气中的苯族烃在洗苯塔内被吸收的程度。富油:吸收了煤气中的苯族烃的洗油。贫油:将富油脱苯后的循环洗油称为贫油。一次汽化法:是将液体

5、混合物加热,并使其部分汽化,一直达到指定温度,才将处于平衡状态的汽液两相一次分开。一次汽化温度:指经管式炉加热后的焦油进入二段蒸发器闪蒸时,汽液两相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温度。改质沥青:以中温沥青为原料进行加热改质处理时,沥青中的芳烃发生热聚合和缩合,产生氢、甲烷和水。同时,沥青中原有的β-树脂的一部分转化为二次α-树脂,苯不溶物的一部分转化为二次β-树脂。这种沥青称为改质沥青1.表征焦炭外观和孔结构的性能指标:通常用裂纹度,气孔率,气孔平均直径与孔径分布,比表面积等参数表征.2.焦炭的工业分析包括哪些内容: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4.焦炭的化学反应性能及影响因素:①焦炭与CO2、氧和

6、水蒸气等进行化学反应的性质.②影响因素:原料煤性质,炼焦工艺,反应速率参数5.简述焦炭的主要用途级各种焦炭的质量要求:主要用于高炉炼铁、铸造、气化、电石和有色金属冶炼.高炉焦要求灰低、硫低、强度高、粒度适当且均匀、气孔均匀、致密、反应性适度、反应后强度高。第二章1.我国主要炼焦煤产地有哪些?什么变质程度的煤适合用作炼焦煤:山西、安徽、山东、江苏、江西和河南等.中等变质程度的烟煤.2.炼焦煤的特性:变质程度、煤岩组分、黏结性、结焦性、化学组成和可选性等3.简述配煤炼焦的意义和原则:①意义:使各种煤之间性质上取长补短,符合焦炉的生产要求,生产出满足质量要求的优质焦炭,并副产炼焦化学产品,

7、实现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②原则:a.配煤质量应与煤料的预处理工艺及炼焦条件相适应,使焦炭的质量达到规定的指标,同时控制配煤的成本。b.符合本区域内煤炭资源的组成,有利于扩大炼焦煤源,同时缩短平均运距。c.在保证焦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多配高挥发分煤,以利于增产化学产品和煤气。d.煤源的数量可靠、质量稳定。4.名词解释5.简述配煤的三大原理:胶质层重叠原理互换性原理共炭化原理6.预测配煤炼焦质量的方法:(1)挥发分——黏结性参数预测法(2)Gb因子预测法(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