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史复习整理》word版

《中建史复习整理》word版

ID:22691167

大小:148.51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0-30

《中建史复习整理》word版_第1页
《中建史复习整理》word版_第2页
《中建史复习整理》word版_第3页
《中建史复习整理》word版_第4页
《中建史复习整理》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建史复习整理》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建筑史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一·建筑多样性与主流建筑特征总是在一定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和支配下形成的。比较突出的建筑特色建筑风格:1.南方气候炎热而潮湿的山区有架空的竹木建筑----干阑2.北方游牧民族便于迁徙的轻木骨架覆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3.新疆维吾尔居住的干旱少雨地区有土墙平顶或土坯拱顶的房屋4.清真寺采用穹窿顶5.黄河上游利用黄土断崖挖出的横穴做居室,称为窑洞6.东北与西南大森林利用原木垒成墙体的“井干”建筑7.全国大部分地区采用木构架承重建筑木构架建筑的优势(一)取材方便,易于加工(二)适应性强,内部空间灵活。墙只起围蔽,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用。(三)

2、有较强的抗震性。经历过大地震的著名木构架建筑:1.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2.山西应县佛宫寺塔,而这都是辽代建筑(四)施工速度快(五)便于修缮,搬迁。山西永济县永乐宫是一座元代道观。木架建筑的缺陷(一)木材越来越稀少。《营造法式》规定节约木材的措施(二)木架建筑易遭火灾,白蚁的严重威胁,木材受潮后易于腐朽(三)无论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二.木构架的特色我国木构架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此外还有不少变体和局部利用斜杆组三角形稳定构架的做法。穿斗式木构架的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

3、枋把柱子串联起来。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到3~5根。当柱上采用斗栱是,则梁头搁置于斗栱之上。多用于宫殿庙宇等较大建筑物。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少,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紧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寸不大是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唐宋以前,斗栱的结构作用十分明显,布置疏朗,用料硕大;明清以后,斗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丛密,用料变小,犹如雕饰品,但结构作用仍

4、未丧失。斗栱在宋代也称“铺作”,在清代称“斗科”或者“斗栱”,江南则称为“牌科”檐下斗栱因位置不同,所起作用也有差异:柱头上的斗栱称为柱头铺作,两柱之间置于额枋上的斗栱称作补间铺作,角柱上的斗栱称作转角铺作--21--中国建筑史斗栱主要构件是:栱、斗、昂利用斜杆组成三角形稳定构架的实例主要见于唐宋殿宇的脊部用作叉手三.单体建筑的构成中国古代建筑平面以“间”为单位,“间”由相邻两榀房架构成。单座建筑最常见的平面是由3、5、7、9等当属的间组成的长方形。四.建筑群的组合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北方住宅庭院开阔,为有充足的阳光,南方庭院狭小,称为“天

5、井”五.建筑与环境中国古代两大主流哲学流派----儒家和道家都主张“天人合一”,建设者都从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一)善择基址(二)因地制宜(三)整治环境(四)心理补偿六.建筑类型中国最早出现的建筑是先民们为了谋求基本生存空间而构筑的穴居和巢居。其后产生了供集体活动使用的大房子,进而又有了为氏族祭祀而设立的祭坛和神庙。后来发展成形的建筑类型(一)居住建筑(二)政权建筑及附属设施(三)礼制建筑(四)宗教建筑(五)商业与手工业建筑(六)教育、文化、娱乐建筑(七)园林与风景建筑(八)市政建筑(九)标志建筑(十)防御建筑七.工官制度工官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自

6、周至汉,国家的最高工官称为“司空”。汉代以后,司空成了一个不做实际工作的高位空衔,代之的是“将作”,秦至西汉,此职位称为“将作少府”东汉以后改成“将作大匠”,唐宋称“将作监”,大匠和监的副手称少匠和少监。隋代开始在中央政府设立“工部”,明清两朝不设将作监,而在工部设营缮司,清康熙以后,在内务府另设“内工部”后改称营造司。历史上的工官隋代宇文恺。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设最有代表性的成功范例之一。宋代李诫。编修了《营造法式》明代蒯祥(工部侍郎)、徐杲(gao)(工部尚书)--21--中国建筑史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

7、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原始社会逐步掌握了营建地面房屋的技术,创造了原始的木架建筑,满足了基本居住和公共活动的要求。奴隶社会,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已经初步形成,前期在技术和艺术仍未脱离原始状态,后期出现了瓦屋彩绘的豪华宫殿。封建社会形成了成熟、独特的体系。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我国已知最早人类居住地方是天然的岩洞。氏族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一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来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